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湖南師范大學切實加強中國哲學課程體系建設

郭園蘭 鄒嘯宇
2022年10月03日19:3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湖南師范大學狠抓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服務的職責與使命,整合校內校外各類資源,10年來,切實加強中國哲學課程體系建設和應用,傾力打造了“123456”育人體系,有力破解了中國哲學課程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取得了突出成績,深受廣大師生好評,在2022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榮獲特等獎。

聚焦一流課程建設目標。學校始終把一流課程建設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思想上高度重視,條件上大力保障。為抓好中國哲學課程建設,學校專門引進多名專業博士,劃撥專項建設經費,重點給項目、給政策。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張懷承主持的“中國哲學史”課程獲評首批國家線下一流本科課程﹔2021年,他領銜的哲學本科專業建設點獲評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兼顧二重改革維度,即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著力解決課程設置不合理、課堂教學平板化的問題,重點建設科學、規范的課程體系,改變長期以來因人設課、因時設課的弊端,在尊重每位老師專業特長的前提下,確保設置的全部課程規范在既定的體系之內,能夠合理地實現中國哲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著重完善課堂教學,聚焦講好、講新、講深。在課程建設回應社會需求方面,學校解決了以往中國哲學課程建設缺乏實踐維度、與現實結合不緊密、時代性不強的問題,學校大力開辟第二課堂,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建設讀書會、研學營、征文比賽等新穎的課外平台,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專業實踐渠道,打造中國哲學課程體系的全平台。

推動三大改革,即課程指導思想、課程內容、課程評價改革。推動中國哲學課程指導思想改革,切實提升增強課程的時代性、實踐性、應用性。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課程改革,以改革后的中國哲學課程解讀、支撐、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改變中國哲學課程建設的書齋化傾向。推動課程授課教師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公益講座和企業文化建構,將中國哲學的理論與智慧積極融入現時代,服務於社會。推動中國哲學課程內容改革,打造多樣化、有層次的中國哲學課程超市。按照主干核心課、原著導讀課、專題深化課、博雅通識課、專業實踐課五個類別設置課程,每類課程下設不同課程門類,分班、分年級精准實施。推動教研育人和課程評價改革,引導研、教、學“三元”高效互促。力推教研育人。強調科研育人,依托國家級、省部級平台,建強教學團隊,激勵、引導教學與科研協同創新、合力育人。強化評價育人,優化學生學業評價,實行非標准答案考試,強調考核的靈活性、動態性、多樣化,推行全過程學生學業評價。注重全面育人。引導科研、教育與學習互促互動,著眼思想、知識、能力、職業四維目標預期,強化課程思政,推動課程實踐育人、傳統哲學智慧育人。

實現四大創新,即理念、舉措、平台、機制創新。推動實現課程體系建設的理念創新,堅持以“兩創”方針為指導思想,注重傳統人文精神的挖掘與優秀道德文化的闡揚,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自覺認同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既具有豐富的哲學理論知識,又具備良好的思辨能力與開闊的文化視野,能夠積極適應新時代國家戰略發展要求和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需要的專門人才。推動實現課程體系建設的舉措創新,堅持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兼顧,堅持分類設置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堅持彰顯不同課程的側重點和著力點,切實增強課程吸引力、塑造力。推動實現課程體系建設的平台創新,突破傳統課堂的講授模式,創建了“教室+網絡”“線上+線下”的多元教學平台。推動實現課程體系建設的機制創新,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考察相結合、知識積累與道德涵養相結合,創建了過程考核、動態評估、教學相長的機制。

抓實五類課程建設。在主干核心課方面,重點建設好“中國哲學史”“現代中國哲學”課程,突出其立梁架柱、宏觀建構的作用。在原著導讀課方面,重點打造“中國哲學原著導讀”“《傳習錄》導讀”“《道德經》導讀”“《庄子》導讀”“中國哲學經典讀書會”等系列課程,突出哲學經典原著奠基、鑄魂的作用。在專題深化課方面,重點研發“中國倫理思想專題”“儒家哲學”“先秦諸子哲學”“宋明理學”“湖湘哲學”“經學專題”“道家哲學”“佛教哲學”“佛教倫理學”等系列課程,突出哲學專題激發興趣、深化認知、釋疑解惑的作用。在博雅通識課方面,重點開發“中國傳統哲學智慧”“船山哲學與中國早期啟蒙思潮”“《周易》與中國文化”“老庄哲學與現代人生”“佛教心理學”等系列課程,突出其豐富認知、啟迪智慧、提升涵養的作用。在專業實踐課方面,重點建設國學研修實踐課和中國哲學研學活動課,先后設多個國學研修基地,持續主辦國學大講堂、傳統經典學堂、國學沙龍等,組織學生考察文化聖地、哲人故裡、博物館等,突出其實踐育人、學用結合的作用。五類課程體系建設覆蓋面廣、內涵豐富、結構合理,兼顧到了中國哲學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深受廣大師生好評。

打造六大名品牌,即打造名平台、名教師、名團隊、名課程、名教材、名學生等教研成果。中國哲學課程所在的哲學學科已成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語言與文化”學科群三大核心學科之一,成為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所在的哲學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此為支撐建立的湖南省孔子學會已發展成為省內研究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鎮。擁有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或主要專家4人,擁有國家級與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社科專家、省智庫領軍人才等多名。“倫理學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團隊”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哲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獲評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張懷承作為副主編和首席專家撰寫的《中國倫理思想史》獲批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在德業雙修、知行合一等中國哲學思想的引領下,育人成效顯著,學生的中國哲學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實踐能力等得到普遍提升,在國家級、省部級征文比賽、語言比賽、知識競賽、文藝競賽、案例大賽等方面屢獲重要獎項,學生畢業后或進入國內一流大學以及境外知名高校深造,或進入教育界、政界、企業界工作,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作者:郭園蘭,系湖南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鄒嘯宇,系湖南師范大學哲學系副主任)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