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彭永臻院士:“污水變清流”背后的魔術師

2022年07月06日08:42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彭永臻來說,1973年是個很重要的年份。這一年他上了大學,並且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堅定信念跟黨走的同時,彭永臻也邁入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最終成為污水處理領域的頂尖專家。

農場裡走出來的大學生

1968—1973年,彭永臻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53團的一名知青。每年夏天,他在工地上建造房屋,待到冬天,他就去森林中參加採伐。出生在1949年的彭永臻身強力壯、踏實肯干,靠一季度412立方米的突出伐木業績獲得了兵團三等功。在艱辛勞作的同時,彭永臻也沒有放下學習。他回憶說,做知青那些年他幾乎每天都是看著書入睡的。彭永臻的努力在1973年得到了回報。當年4月,他堅定地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很快就得以順利入黨。

“那個年代還沒有‘杰青’‘優青’這些學術稱號,對於我們青年來說,入黨就是最大的肯定、最高的榮譽。”彭永臻回憶說。在申請入黨幾個月后,彭永臻又得到了寶貴的大學入學機會。由於時代原因,當時高等教育辦學、招生都不穩定,渴望學習的彭永臻十分珍視這次機會。在53團組織的文化考試當中,彭永臻得到了3門學科全甲、排名並列第一的好成績,得以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今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在那個教育機會非常稀缺的時代,院校、專業的選擇空間都很小。“假如給我一個讀中專的學習機會,我也會很珍惜。因為我對學習、進步、創造價值的渴望是無限的。”彭永臻說。

雖然“選擇有限”,但是彭永臻還是在求學過程中一步步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彭永臻在大學裡的專業是給水排水工程,這個從生產建設兵團(現農場)基建工地中走出來的知青從此就和“水”較上了勁。1984年,作為新中國第一屆獲得碩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彭永臻到日本留學了兩年。看到日本當時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彭永臻既感到震撼,也有了干勁。他決心在污水處理領域繼續深耕,讓中國的技術造福於中國的環境。

讓中國污水處理技術領先世界

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歷程當中,中國的污水處理技術幾乎從零起步,逐步發展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彭永臻及其團隊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在一些方向上已經做到了行業領先。例如我們做的污水脫氮除磷,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主流城市污水部分厭氧氨氧化’思想與新技術,並在國內外率先實現短程反硝化耦合厭氧氨氧化,發表了該研究方向的前10篇SCI一區論文。”彭永臻說。

科睿唯安與中科院聯合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顯示,“厭氧氨氧化技術及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為環境領域唯一重點熱點前沿,在其核心論文產出國家與機構排名中,中國位列第一,北京工業大學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並列全球第一。

談起科研背后的“訣竅”,彭永臻表示,研究團隊在全國范圍內擁有9個中型試驗基地,每個試驗基地每天至少處理超過50噸的實際污水。受各種條件限制,許多研究者在試驗當中大都使用人工配制的污水樣本。相比人工配水,彭永臻團隊試驗中處理的實際污水更有利於研發同應用結合。敢於面對成分復雜多變、數量龐大的實際污水,正是彭永臻團隊取得領先成果的重要原因。“直面困難、直面現實、直面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是科研工作成功的關鍵所在。”彭永臻總結說。

青山不老垂范后生

2022年,與新中國同齡的彭永臻迎來了自己的73歲生日,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人才培養上。至今,彭永臻已培養工學博士98人,其中2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4人獲提名獎。2018年以來,彭永臻培養的2名博士生獲得了德國洪堡獎學金,4名學生獲得了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對於我們這個學科、我國污水處理技術的長久發展來說,下一代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這是我目前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彭永臻說。

彭永臻獲得了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把全部獎金20萬港幣捐獻給了北京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用於資助和獎勵該校環境保護領域的創新型人才。2021年7月,彭永臻出席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作為一名科研生涯與黨齡同歲的老黨員、科技工作者,彭永臻感慨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我們污水處理事業的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要為祖國的碧水藍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實習記者 孫明源)

(責編:何淼、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