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

在志願服務中擔當醫者使命(我們的新時代)

本報記者  丁雅誦  閆伊喬
2022年06月27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攀登過貢嘎雪山,跨越過科爾沁草原,深入過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老區,對於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的師生來說,27年的接力奉獻,隻為一個願望:讓偏遠地區的群眾也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

  在一次次義診、講座、示范中,服務團師生既為全民健康作出積極貢獻,也更加堅定醫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

  每一名參加過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的成員,都會有一些難忘的經歷:

  “在陝西省延川縣延水關鎮中心衛生院義診時,一名住院患者突然出現抽搐等症狀。我們迅速趕到病房協助診治,及時採取措施,患者生命體征很快恢復平穩。”

  “在甘肅省瓜州縣,我們想為一名出現嘔吐伴肌力減退症狀的女孩進行腰穿檢查,但家長非常擔憂。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我們耐心向家屬解釋,最終手術順利進行。”

  “在貴州省麻江縣,我們診治一名角膜皮樣瘤患兒。因孩子視力嚴重受損,我們開辟綠色通道,把患者接到上海進行手術,為孩子恢復了光明。”

  在志願醫療服務中,群眾的一聲感謝、一句贊美、一張笑臉,都是師生們奮力前行的動力。

  在湖南省冷水江市進行志願服務期間,專家志願者王翔宇利用針灸,幫助不少老年人解決了落枕的困擾。王翔宇說:“患者從各處趕來,對每一個人,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分析他們的病情病因。患者的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7年來,參與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的志願者有200余人次、專家志願者50余人次,為基層群眾提供免費醫療幫扶,足跡遍布13個省份的22個縣、32所醫院,累計行程達10萬余公裡,接診群眾達5萬余名。志願者們的服務時長達數萬小時,開展醫療培訓500余場,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

  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四川省道孚縣,一台耳廓腫塊切除加帶蒂皮瓣轉移手術正在進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任冬冬一邊熟練操作,一邊向身邊的當地醫生細致講解。“在醫療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國家在欠發達地區投入的醫療資金很多,但由於缺乏經過正規培訓的專科醫生,有一些設備閑置了。”任冬冬說,對地方醫生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規范使用檢查設備,提高他們對常見病的診斷與治療能力,對提升偏遠地區醫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關鍵在於人才培養。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帶去的不僅僅是短期醫療幫扶,更是為當地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為地方醫療事業輸血、造血、活血,把最普惠的技術和規范帶到基層醫院,是我們更加關注與發力的方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射科教授梁宗輝介紹,服務團一方面通過手把手帶教示范、搭建聯培聯訓平台,讓地方擁有好醫生,提升醫療人才能力素質﹔另一方面通過更新臨床診治指南、建立科室研究體系、優化完善醫院制度等,讓基層擁有好醫院,提升醫院診療流程的規范程度。

  在結束實地醫療服務后,服務團還會利用互聯網,繼續進行遠程會診和遠程病理診斷,實現與地方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此外,服務團還接收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到復旦大學各附屬醫院進修學習、聯訓代培,目前進修人員超200人次,切實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專業素質。

  在實踐中了解國情社情

  在陝西省鳳縣,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成員深入秦嶺山區送醫上門。診治的對象有久病的患者,有孤寡的老人,服務團成員總是在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和醫療保障情況后,為他們提供適宜的、有針對性的會診意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博士生莫少波是這次服務團中的一員。他說:“能有機會發揮所長,為當地群眾做些實事,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

  每一次醫療服務之行,也是一次了解國情社情的實踐之旅,一次激勵自我成長的筑夢之旅。

  “在義診的過程中,我對‘西遷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要牢記醫者使命,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博士生王誠潔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高繼明說:“我們既見証了西部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也深切感受到當地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迫切需求。醫療服務想要更好惠及群眾,必須要與當地實際情況和需求相結合。”

  “醫療服務團是一場接力長跑,是一代又一代復旦大學醫學生的光榮,許多學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實人生的厚度。”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說,“這條路,我們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7日 14 版)
(責編:孫競、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