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哈爾濱工程大學:開學第一課傳承紅色基因

2022年06月23日07:5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哈爾濱工程大學:開學第一課傳承紅色基因

“同學們,在你們從小所學的知識中,中國有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中國的版圖像一隻雄雞。但從你們邁入哈爾濱工程大學這一天起,你們要重新認識中國的版圖。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師生的眼中,中國的版圖是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祖國還有三百萬平方公裡的藍色國土等待著我們去保衛和開發,這是我們這所大學幾代人堅守的使命與擔當。”在開學的第一堂課上,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帶領新生重新認識中國的版圖。

這句話,他每年都要給新生講一次。這樣的愛國入學教育,哈爾濱工程大學堅持了二十余年。

將“哈軍工精神”融入專業課

2022年2月28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楊德森為同學們講授著開學第一課——《水聲學》。“請記住,我們的版圖是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火炬的托盤和手柄就是中國的海洋版圖。”楊德森說。

楊德森用這張特別的地圖,在學生心中種下了一顆守衛海疆的“種子”。

“楊院士的課程,傳授給我們的是‘哈軍工精神’。”該校一位學生表示,“作為‘軍工精神的接班人’,希望自己能傳承拼搏奮進、為國奉獻的精神,以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為己任,潛心致學,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為祖國復興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該校學生工作部學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劉茜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哈軍工),現為我國“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是一所有著“紅色基因”、面向“藍色深海”的大學。近70年來,該校堅持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倡導培育的“哈軍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以國防需求為第一使命,以人民滿意為第一標准”的價值追求,以及“忠誠、堅韌、團結、創新”的校風和“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風。

劉茜告訴記者:“學校每年為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國防現代化建設輸送2000余名畢業生。學校不僅希望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力過硬’,同時也希望他們堅定投身祖國建設的理想抱負。每年,學校都會以班級和學院為單位開展專業教育,要求各個學院最優秀的教師(如院士、學科帶頭人)為學生開設專業導論課,講述本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意義、發展方向等,幫助學生堅定人生追求。”

讓愛國成為人生底色

2020年9月,哈爾濱工程大學迎來了新一屆的本科新生。盡管因為疫情,他們較前幾屆學生來得晚了些,但坐在學校“啟航劇場”的他們,臉上仍然挂著無盡的興奮與憧憬。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姚郁為他們帶來了開學第一課,講述了在哈軍工發生的一個個閃光故事: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從朝鮮戰場上調回陳賡大將,創建了這個新中國第一所軍事技術院校﹔哈軍工收獲了我國第一艘試驗潛艇、第一部艦載計算機等數十項“共和國第一”﹔建校初期,哈軍工有200多名將軍和院士﹔在“兩彈一星”“神舟飛天”“蛟龍探海”等重大工程中,都有哈軍工校友的身影。

回顧光輝校史,姚郁向新生們提出了期望:“把熱愛祖國作為人生的底色。”

“希望你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未來,把自己的志向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心懷愛國之情,砥礪愛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做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中國人。”姚郁說。

“樹校風,要在入學就立下好根基。”劉茜表示,校長每年都會在開學第一課上為全校新生講歷史,讓新生了解學校在新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以及前輩們的輝煌成績,鼓勵新生傳承“紅色基因”,從一入學就樹立“以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以國防需求為第一使命”的信念與理想。

參觀哈軍工紀念館,也是開學第一課的一部分。“希望你們在大學4年裡,經常去紀念館看一看。”姚郁說。

哈軍工紀念館籌建於2011年5月,2013年8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是一所全面展示哈軍工發展歷程和其所取得的人才和科研成果的歷史陳列館。

“組織新生去哈軍工紀念館參觀是我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觀現有近2萬件館藏實物、500余件國家級文物,學生們能夠了解哈軍工的歷史和輝煌成績,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社會理想,為中華崛起而奮勇向前。”劉茜表示。(實習記者 孫 瑜 通訊員 劉 茜)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