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超重肥胖、近視、慢性病低齡化 專家呼吁加強青少年食育教育

2022年05月22日08:1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專家呼吁加強青少年食育教育

“營養餐到了桌子,卻進不了肚子,這是當前我國學生營養健康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5月20日,在第33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在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與會專家呼吁,做好食育教育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參與。應盡快在全國各級學校全面推廣食育教育,積極培養青少年養成良好、科學的飲食習慣。

高度重視營養過剩與營養缺乏並存現象

伴隨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兒童營養不良率較之20世紀80年代已明顯下降,但兒童中超重、肥胖比例卻大幅增加。”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會長陳永祥表示,“目前中國和全球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新的‘吃的問題’,即‘隱性飢餓’。”

對此,中國兒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也持有相同觀點:“雖然目前我國少年兒童生長發育水平持續改善,但超重肥胖、近視、慢性病低齡化等問題也愈加突出。”

當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學生居家上網課、戶外活動減少,可能帶來兒童近視率肥胖率上升、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一項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53%的學生具有偏食、挑食的行為習慣,62%的學生喜歡吃油炸、燒烤、甜食、碳酸飲料等食物。有專家認為,這是導致學生營養過剩與營養缺乏並存的主要原因。

“當前學生營養健康‘怪象’頻出。”陳衛直言,“營養餐到了桌子,卻進不了肚子。”

“而開展食育教育,則是改善兒童飲食行為、營養狀況和健康素養的有效手段。”苑立新表示,食育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兒童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兒童青少年健康素養,而且也能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全民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強調,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近年來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提高中小學生營養水平。要把通過食育改善生活方式放在應對健康威脅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多方協同、整體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有效推進。政府部門需各負其責、緊密合作,各級政府、學校、企業、非營利組織與民眾共同努力實踐,確保食育工作科學、有效和可持續開展。

適時推動食育教育立法、執法

專家指出,食育是助力兒童青少年德智體美勞更好更全面發展的教育。發展食育,有助於提高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意識、觀念及素養,使其形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食育教育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陳衛呼吁,希望國家在條件成熟時加強食育教育立法、執法,構建社會化食育科普工作大格局。同時,在學校構建食育課程體系,在家庭中改變膳食觀念,培養孩子健康飲食知識,提高個體食商食育能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認為,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面臨的營養問題更加復雜、嚴峻,必須加快營養立法建設,創新營養健康能力建設,推動兒童青少年營養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積極開展食育工作。通過食育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全社會重視科學合理膳食,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配備營養師等專業力量

面對推進食育工作的迫切需求,在學校等機構中配備營養師等專業力量的重要作用也越發凸顯。

論壇上,北京市於若木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陳奕璇宣讀《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宣言》並提出六點倡議:推動立法建設,強化制度保障﹔建立協同機制,強化組織保障﹔重視師資建設,強化人才保障﹔加強內容開發,完善知識體系﹔引導多方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加強食育研究,創新食育模式。

據中國兒童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孫樹俠介紹,我國現有300多萬名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人才缺口依舊較大。在孫樹俠看來,推進食育工作進一步開展,一是要推動營養立法,實現有法可依﹔二是要確保國家政策的連續性和銜接性。

“運動和營養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國家衛健委食品司營養處處長徐嬌說,因此,以中小學校為突破口,通過建設和推廣來營造校園健康的氛圍,引導師生不斷增強營養與健康意識,搭建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會的傳遞鏈,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和行為,加快全社會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光也建議,應盡快在幼兒園及中小學生中全面推廣食育教育,全社會普及營養知識、膳食指南,淨化兒童的食物環境,維護兒童的良好飲食習慣。

中國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營養餐產業協同創新平台常務副理事長蔡永峰表示,隨著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管理模式的應用,校園餐產業在規模化生產、標准化體系建設、口味和口感適應性、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以及校園餐營養干預的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營養餐企業應當更加積極地參與學校食育,展示行業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方面的能力和作為。”

針對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營養不均衡、礦物元素和維生素攝入不足、營養知識欠缺等問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李全宏表示,通過對學生營養健康的基礎研究、產業轉化和科學普及,自己所帶領的團隊對蔬菜類、雜糧類食品的加工等進行改進,並積極採用新技術開發更多適合學生群體的系列化產品,強化營養行為干預等。李全宏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研究並啟動面向學生群體的營養課程,提升整體營養科普水平。(記者 張亞雄)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