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江蘇科技大學:傳承造船基因 培養科技人才

2022年03月31日08:3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承造船基因 培養科技人才

   江蘇科技大學機械樓一間不起眼的教室裡,承載著該校機械工程學院“擎天架海”團隊的遠大夢想。團隊先后19次調研國內多家船舶企業,擁有100多種船型的100多萬條設計及建造工藝數據庫,最終研制出國內首款智能胎架系統,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高教主賽道本科生創意組金獎。目前,“擎天架海”團隊已成立江蘇雲海胎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啟產業化步伐。

   在江蘇科技大學,人才培養提質增效持續創新。“在新的高等教育使命召喚下,江科大通過推動項目化教學,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致力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工程和社會實踐能力強、專業適應面寬、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江蘇科技大學校長周南平表示。

  夯實海洋強國之夢

   “‘船舶主要要素確定’這部分內容,引入‘小數點’的故事,引導學生形成嚴謹的作風,重視職業素養,培養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江科大陳悅老師主持的“船舶設計原理”在線開放課程,獲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金課)認定,代表學校參加首屆江蘇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本科)獲二等獎。

   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江科大持續深化“課程思政聚合行動”,把江科大“船魂”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近現代船舶工業發展與中國崛起”作為國家在線開放課程,登錄中國大學慕課平台﹔十集“精神的豐碑”主題慕課、六集“百年·初心”黨史人物系列微課,登上學習強國江蘇平台﹔學校景榮春黨支部愛國思政移動課堂獲評江蘇省“信仰公開課”示范課。

   聚焦海洋強國戰略,江蘇科技大學充分發揮根植船舶行業優勢,深化產教融合,多方共建,通過“轉型教育、專業教育、項目實訓、引企入教、企業實踐”五步進階培育學生特質。學校將凝結著師生智慧的國產航母、海洋石油981平台、“蛟龍號”“奮斗者號”深潛器等大國重器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打造思政類通識教育課,建成“興船報國+家國情懷+精神引領”通識課程體系。

   每逢假期,一批批優秀學子前往上海外高橋造船、江南造船、揚子江造船等船舶企業實踐學習,在工程實踐崗位上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樹立為海洋強國夢貢獻青春力量的宏偉目標。

  構筑協同育人平台

   江蘇科技大學教學成果“產業伴生與企業嵌入:船海制造業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構”,於2021年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這一成果經過20余年系統深入的教學改革實踐,培養的畢業生在船海制造業、著名IT企業和咨詢公司實現高端就業。

   圍繞建設一流本科教育,江蘇科技大學力求“教學成果獎”真正體現人才培養改革的成果。學校以關鍵教學問題為突破口,通過伴生船海產業,緊密對接產業需求,重塑符合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轉型要求的課程體系。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需要的是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就要通過推進課程建設來實現新的培養目標。”基於這一培養定位,管小燕老師試水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她將易於理解的基礎概念性知識錄制成慕課,線下課堂多為實際工程項目案例分析和綜合應用,課中進行小組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培養優勢逐漸顯現后,管小燕的課程也被評為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

   產業學院變成了學校實踐育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平台。依托船舶與海洋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江蘇科技大學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組建“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學院”並成功獲批2021年省高校重點產業學院,“船舶與海工裝備智能制造虛擬教研室”入選首批江蘇高校省級虛擬教研室建設培育點。

  育高素質創新人才

   2021年11月,“中國-古巴蠶桑科技創新合作”項目在江科大啟動。“神舟十一號帶上天的‘明星’蠶寶寶等一批蠶桑產業成果,都出自江科大蠶業研究所。”該校李木旺研究員自豪地介紹,該機構研發提供中國乃至世界主要的蠶桑品種與栽桑養蠶技術,先后獲得國家級獎勵16項。

   以這些先進技術為基礎,團隊老師帶領學生走基層,下農村,進農戶,開展品種推廣和技術服務,“廣西德保縣、平果市、江蘇泗洪市20多個鄉村的山路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李木旺說。2021年,錢平老師等指導的學生團隊,憑借“秋豐白玉——新型雜交‘航天蠶’引領蠶桑產業振興”項目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金獎。

   “江科大弘揚‘船魂’精神,培養肩負‘興船報國’使命的時代新人,十年來為全國500余家企業輸送造船工程師近2萬名。”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葛世倫表示,“載著一批批高素質人才駛向星辰大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謝凌燕)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