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冰雪賽場,有他們的身影

——哈爾濱體育學院助力服務冬奧紀實

2022年01月19日08:4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冰雪賽場,有他們的身影

   1月13日,在首鋼訓練館,哈爾濱體育學院教師、現任國家短道速滑隊技術教練嚴力,正在跟隨國家短道速滑隊進行奧運前的備戰訓練。“全力以赴,爭取更好的成績。”嚴力給自己和運動員加油打氣。

   不僅嚴力,哈爾濱體育學院作為一所冰雪特色鮮明的高校,2018年入選首批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培訓基地。學校相繼選派了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科研人員等70余名師生助力服務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即將開幕的大賽貢獻“龍江力量”。

  為國家榮譽全力拼搏

   “注意線路”“手別鬆”……在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哈爾濱體育學院教師、現任國家輪椅冰壺隊主教練岳清爽正在帶領隊員進行備戰,她專注地看著隊員,針對出現的問題,大聲提醒。

   2003年,18歲的岳清爽和隊友奪得了第十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冠軍。進入國家隊后,岳清爽相繼獲得女子冰壺世錦賽冠軍、溫哥華冬奧會季軍等多項殊榮。

   從運動員到教練員,岳清爽感受到責任更大了。“冰壺比賽,輪椅運動員純是靠自己的感覺去投球,比賽過程中沒有任何掃冰,日常訓練中需要教練員格外用心、細心。”隊員們大多20出頭,但都非常刻苦、認真。這讓她暗暗決定,要盡其所能帶領他們提高成績。除了技術動作,運動員的情緒狀態對比賽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日常訓練中,岳清爽特別注意觀察,哪怕是像隊員皺眉這樣的小細節,她都會留心,並及時跟隊員溝通了解情況。

   “平昌奪冠已成歷史,從零開始奔向北京”。挂在訓練館牆上的橫幅大字時刻提醒著隊員們。2018年,韓國平昌冬殘奧會上,岳清爽帶領這支隊伍在決賽中以6:5險勝挪威隊,一舉奪得輪椅冰壺的金牌,實現了我國冬殘奧會金牌、獎牌零的突破。賽后,岳清爽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這枚金牌的取得標志著中國殘疾人冰壺運動的一個開始,我們要持續下去、延續下去,爭取在家門口的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轉眼,賽事臨近。3月5日,輪椅冰壺隊將首次在北京亮相。每天8小時的冰上訓練,回到駐地,岳清爽的腳已經麻木了,利用泡腳的工夫,她還要認真研究隊員的比賽戰術,偶爾抽出時間練練字,“越是賽前越要讓自己靜下來”。

   在賽場上,岳清爽是一個盡心盡責的教練,但在家裡卻是一個缺席的母親。2020年跟隊備戰冬殘奧會時,孩子才十個月,還不會叫媽媽。“兩年隻回去兩次,加起來不到一周時間。平時自己的訓練時間和孩子作息也都是錯開的,隻能通過手機監控看看小家伙睡覺的樣子。”岳清爽說,“雖然不能陪伴在身邊,但希望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他看到媽媽為國家榮譽而全力拼搏的樣子。”

  在賽場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風採

   將越野滑雪和射擊相結合的冬季兩項競賽,是冬奧會的正式項目之一。哈爾濱體育學院教師史明擔任該項目的競賽長,負責此項賽事賽場的布置、場內的各種設施的調配及所有裁判和工作人員崗位的調整和履職。

   2006年,黑龍江省籌辦第二十四屆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史明第一次接觸並且喜歡上了這個項目,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歷練,他從普通裁判員成長為競賽長,見証了這項賽事在中國的發展。

   “這個項目原來在國內非常小眾,很少人知曉,甚至沒有專門的比賽場地,2016年我參加全運會執裁時,運動員隻有六十多人。2021年年初參加全國錦標賽的時候,運動員人數已經達到一百九十余人。”史明說,“不僅是運動員,裁判員隊伍也在發生變化,相較以往裁判員隊伍以退役運動員和退役教練員為主的單一構成,現在越來越多的有專業學科和知識背景的公務員和教師加入冬季兩項的執裁當中。”

   作為競賽長,史明早在2016年冬季兩項賽場規劃建設期間就參與其中。“從一片草地到世界頂級賽場的變化,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付出的巨大努力,大家心裡都在暗暗較勁,一定要把各項細節做好。現在,我們信心十足,期待站到賽場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舉辦國際賽事的能力和風採。”史明告訴記者,此次在家門口舉辦的冬奧會,為發展冬季體育賽事、大眾體育運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各項冰雪運動。

   據悉,哈爾濱體育學院將為2022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項目輸送十余名優秀教師擔任裁判工作。

  科研成果助力中國冰雪競技人才培養

   滑行、起跳、轉體、落地……過去指導運動員進行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訓練,全靠教練的經驗判斷,如今哈爾濱體育學院教師李興洋帶領科研團隊研發的北斗導航U型場地數字化場地分析系統,可以精確檢測到運動員滑行的軌跡,包括射出角度、飛行高度、滑行速度等,這些數據對教練員分析糾正運動員錯誤的滑行線路和起跳角度有著極大的幫助,相當於教練員的“第三隻眼睛”。

   作為中國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國家集訓隊的科研教練員,李興洋多項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都為我國冰雪技巧類項目提供了科技支持。“以前沒有辦法在極寒條件下精准測量到運動員空中位移軌跡運動數據,對此,科研團隊針對室內和室外不同的冰雪項目研發出可穿戴設備,如一塊腕表或一塊貼片,採集運動員現場運動數據,包括空間三維軌跡、運動速度、起跳速度、起跳角度等並進行精確分析,教練據此改進運動員的運動技巧,提升訓練效率和成績。”李興洋介紹。

   如今,科技與冬奧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科技進步帶動奧運場館硬件設施改善、訓練設備的優化,使運動員潛能得到激發,競技能力實現提升,同時冬季奧運會的舉辦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對此,李興洋深有感觸,“本屆冬奧會我國設立科技冬奧專項課題,組織國內專家進行科研攻關,使冰雪項目有了強力而全面的科技支持和保障。”

   “運動員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四年時間,李興洋的科研工作很苦,但他樂此不疲。“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通過科技助力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成績,為國家贏得更高的榮譽。”

   四年與運動員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冬奧備戰,讓李興洋找到了能有效幫助他們提升競技能力的關鍵點。“冰雪競技運動最有效解決技術問題的學科,是運動生物力學,涉及體育、力學、生物醫學等多學科,未來我將瞄准這一方向開展科研攻關。”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李興洋正在籌備由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三家共同成立的“智能冰雪生物力學聯合實驗室”。“希望通過5至10年的時間,能產出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助力國家培養一流的冰雪運動競技人才和科研人才。”李興洋對此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 張士英)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