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當代文化轉型與教育應對”主題研討會在桂林舉行

2021年10月25日09:1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近日,第二屆文化與共生教育國際會議暨歐盟伊拉斯謨加LEAD2項目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召開。廣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鄧軍表示,本次大會的舉辦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能夠推進教育學者的共生共進,匯聚成中國文化與共生創新研究的不竭動力和思維源泉。

大會副主席、雲南師范大學教授王鑒在致辭中表示,文化與共生教育理論超越了多元文化教育,對探索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教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鑒指出,傳統的耕讀教育正面臨許多問題,若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把握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教育的特點,其次要加強鄉村知識分子隊伍建設,最后要重建鄉村學校、家庭、社會聯合育人的機制。

“高校在知識創造、引領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歐盟伊拉斯謨加LEAD2項目負責人、教授朱暢指出,LEAD2項目的核心任務之一是構建合作網絡與平台,希望在當下全球化進程中,高等教育能夠得到更多專家學者的重視。

會議現場。廣西師范大學供圖

文化與共生教育理論倡導者、西南大學教授張詩亞以文字溯源提出“共生”之本為平等、人本,旨在共同發展。張詩亞說:“多樣性的民族文化承載需要共生教育,教育的發展不能急切地關注短期利益而忽視長久效益。”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政濤則認為共生教育的內涵是與自然共生、與文化共生。現代社會,智能時代的共生教育會給社會帶來新的文化、新的關系、新的視角和新的策略。

大會主席、文化與共生教育國際會議發起人、廣西師范大學副校長孫杰遠做題為“文化基因與共生教育”的主旨報告。他指出,處在文化轉型的時代,共生哲學、共生文化及其支持下的共生教育必將發揮重要的統馭功能。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寶存探討了科研生態系統和知識生產模式。他說:“在不同的知識生產模式下,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活動呈現出不同的特征,而在知識生產模式變遷過程中,知識、社會、大學、學科等之間的邊界逐漸趨於融合,從而為科研創新不斷拓展空間。”

據悉,本次會議由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辦,會議以“當代文化轉型與教育應對”為主題,旨在共享世界格局變革、信息化浪潮、疫情影響等背景下文化轉型與教育應對的理論與實踐,形成全球范圍相關領域研究共同體,持續推動國際間教育交流與合作研究。

(責編:遲翔宇(實習生)、秦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