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協和百年實踐:勇當醫學科技領域“排頭兵”

2021年09月23日09:0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協和百年實踐:勇當醫學科技領域“排頭兵”

  1921年9月19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落成及啟用典禮在北京王府井臨街的協和壹號禮堂隆重舉行。

  一百年后,協和百年持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不僅登上熱搜,各地還先后舉辦活動同慶協和百年,多家媒體連續推出專題講述協和精神,協和人可歌可泣的事跡、百年來的歷史影像資料等又重回公眾視野……

  “協和百年”引發轟動,不僅成為醫學界的盛事,還跨界獲得來自各行各業的祝賀,究竟是為什麼?百年協和在長長的“百年”中傳承的又是什麼呢?不妨跟著科技日報記者來傾聽一下,科學大家們對於“協和百年”的理解,或許能悟出答案,而最牛的原因將在最后揭曉。

  一部協和史,半部中國現代醫學史

  人說,一部協和史,半部中國現代醫學史。

  在成立之初,協和的使命就是在整個中國建立起現代醫學教育體系。協和醫學院的主要職能是教育,同時也提供進行基礎醫學和臨床研究的機會。它的職責不僅傳授知識也增進知識,形成有影響力的醫學教育的標准和方法,為行業培養教師和領導者,為中國的許多疾病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說:一個世紀以來,協和引領著中國現代醫學的方向,繪就了中國現代醫學的一條主線。

  1957年11月,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並。

  院校合力承擔起當代醫學教育與研究的重任,以科學護佑國人生命,保障人類健康,協和的醫學先鋒們深入疾病高發區域查根溯源,大舉消除長期困擾中國百姓的多種流行疾病,讓人民戰勝恐懼。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評價:百年協和科技創新成績斐然。秉承尊科學濟人道的精神,勇攀醫學科技高峰,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健康中國戰略,在決策咨詢、戰略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近2000項科研成果,填補國內多項空白,攻克了一道一道醫學難關。開創了我國細胞遺傳學研究,發現了多個疾病相關基因,首創多種突破性的技術方法,推動食道癌、冠心病等多種疾病的診療都達到先進水平。

  反應快速、布局系統,“硬核”應對突發疫情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支隊伍行不行,戰場上看。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這樣一場不容分說、殘酷異常的戰斗!

  面對疫情,院校快速系統化科學布局、組織開展全鏈條科研攻關,取得系列重大研究成果﹔醫護人員奔赴一線,成為武漢臨床救治主力﹔科學分析提出專業防控建議,為戰勝疫情提供關鍵性科技專業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對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評價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院校在抗疫一線發揮重要的作用,匯集優勢團隊開展緊急科研攻關,在動物模型、致病機制、傳播途徑、疫苗研發、政策建議等方面產出多項 “硬核”成果,充分彰顯了醫學科技領域國家隊“排頭兵”的作用和價值。

  協和實踐証明:中國教育可以培養出大師

  “協和醫學院的辦學實踐証明了中國教育是可以培養出大師來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說,百年來協和醫學院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培育出林巧稚、諸福棠、劉士豪等一代醫學大師。大師代表一所學校的道路,大師風范,彰顯了一所學校的教育體制。

  邱勇的發言道出了“協和百年”之所以能夠引發轟動的最牛一條原因——中國教育可以培養出大師。

  那麼,協和醫學院以怎樣的教育體制培育大師呢?

  堅持精英教育理念是協和的特色。協和始終以在中國創辦世界一流醫學院為立足點,培養有國際水平的醫學人才,引領我國醫學教育改革。

  在中國,中國醫學預科8年長學制和住院醫師培訓,醫學理學雙博士培養,臨床博士后培養等醫學教育制度都是在協和率先開展﹔中國的高等護理教育和現代藥學教育在協和得到創建。

  正是在這樣的機制體制下,協和培養了眾多醫學專業學科的開創人和奠基人,大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臨床醫學家、醫學教育家、醫學科學家和衛生管理專家。

  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來自協和:張孝騫、林巧稚、沈其震、黃家駟、吳階平、顧方舟……令人崇敬的醫學學者也在不斷涌現,兩院院士中先后有56位來自或扎根協和,“新冠疫苗守護者”趙振東也是協和學者的優秀代表。(張佳星)

(責編:李依環、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