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職教視野:迎接芯片大考 深圳高職創新出發

2021年08月09日08:2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迎接芯片大考 深圳高職創新出發

今年,深圳很多半導體相關企業正面臨芯片的生死大考。“去年是疫情,今年是芯片,感覺這兩年企業都在過關。”7月中旬,深圳市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屹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芯片短缺不只是光峰科技的困境,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多達169個行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擊,包括鋼鐵生產、混凝土生產、空調制造、啤酒釀造、肥皂生產等眾多行業。

其實,芯片產業不僅缺“芯”還缺“人”。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顯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嚴重短缺,不僅缺少領軍人才,也缺少復合型創新人才。按照當前產業發展態勢及對應人均產值推算,到2022年前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而到2019年年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現有人才存量僅為51.2萬人,人才缺口23.25萬人。

記者在調研採訪中了解到,芯片人才缺口,主要是缺芯片驗証、芯片實現、芯片制造、芯片封測等技術技能人才。可以預計,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院校的微電子技術、IC(集成電路)技術專業將迎來跨越式發展的契機。

據悉,僅2020年,全國已有15所高職院校新設立了IC(集成電路)技術專業。2019年11月21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了湖北省芯產業職業教育聯盟,並在醞釀擴為全國性的芯片產業職業教育聯盟。

“麗湖一號”揭開神秘面紗

2021年3月27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深職院)集成電路學院正式揭牌。同一天,深職院自主設計、研發的芯片——“麗湖一號”嵌入式雙核微處理器及相關開發案例也進行了詳盡的展示。

剛過去的畢業季,這個剛成立的集成電路學院就在開了一個學期的專業課后,交出了七八名學生進入到SOC(系統級芯片)領域從事設計工作的成績單。

據業內人士稱,能完成系統級芯片設計的整個過程,幾乎就是整個集成電路領域這個皇冠上的明珠,從設計難度到各項要求來說都是最高的一個技術領域。

看上去,深職院只是邁出了不起眼的一小步,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芯片人才培養來說,卻是真正的一大步。為什麼這麼說?這還要從深職院籌建集成電路學院和發布自主研發芯片“麗湖一號”說起。

深職院集成電路學院的建設基礎由來已久。早在2001年,該校就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微電子團隊為基礎,設立了微電子技術方向。2003年獨立設立微電子技術專業,2014年微電子技術專業並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設立集成電路方向,2021年獨立成立集成電路學院。

“在目前的國內高職院校中,應該是少有設立一級學科集成電路學院的。”深職院集成電路學院院長余菲告訴記者,“我們的培養目標就是面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重點服務深圳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培養掌握電路設計、器件物理、工藝技術、材料制備、測試封裝等知識技能的創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實際上,具有原創意義的集成電路設計教學的新模式——“麗湖一號”,早在2020年深圳高交會時就已經首次向社會發布。這款基於工作過程導向,學校師生和企業工程師合作聯合開發的嵌入式移動微處理器,可以用來展開校企協作模塊化教學,運行至今已經探索出7個步驟的芯片設計教學過程。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余菲透露了這款芯片的大量“內幕”。原來,這是一款根據行業應用的實際需求,針對嵌入式應用領域,可用於語音識別、微型機械控制計算、消費類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物聯網終端等的微處理器。它採用中芯國際0.18um工藝技術及32位的雙核架構,並使用144腳QFP封裝形式,在天水的華天科技完成封裝測試。

余菲還介紹了芯片驗証、芯片實現、芯片制造、芯片封測等各個芯片教學步驟的具體情況。“如果把目前國內的芯片設計公司做出產品的技術水平進行排序,‘麗湖一號’的設計水平應該處於前10名。”余菲自豪地說。

校企合作才能結碩果

余菲介紹,“麗湖一號”是深圳職院進行校企協作模塊化教學的經典案例,把行業較為先進的嵌入式處理器涉及技術進行了教學轉化,學校得以利用“麗湖一號”來對學生進行集成電路設計的教學工作,同時可以教學生開發集成電路的應用。

目前,深職院集成電路學院的很多同學已經基於“麗湖一號”成功開發了多個項目。比如旋轉倒立擺、OLED語音裝置、串口通信專職、模擬交通燈系統、大屏幕顯示裝置、溫度採集器、超聲波測距儀等項目。

依靠專業優勢創業成功的也不乏其人。2012級深職院電信專業畢業生黃晶晶,畢業后在招商証券工作半年后,毅然創辦了深圳市鐵幕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LED顯示行業先鋒,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國家5A級實驗室。目前公司業務已經覆蓋70多個地區和國家。

而在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多家企業共建的“芯火”產業學院,教學團隊參與企業技術攻關項目、搭建教師成長平台,教學團隊轉換技術攻關項目為案例教學資源,並進行教學實踐。同時圍繞學生崗位技能培養,組建模塊化教學團隊,由20名專任教師和26名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的團隊,2018年獲評廣東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丘聰表示,教學團隊的水平關乎專業的教學質量,在IC產業快速發展和技能人才缺乏的背景下,教學團隊的組建應當從產業不同方向的崗位人才需求出發,組建模塊化的崗位技能教學團隊。

在產業學院的支持下,團隊參與企業技術攻關項目,建設項目化教學資源,建設專業實訓室、技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促進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雙創”教學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的提升。近年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微電子技術專業獲得教育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4項、獲省級技能大賽獎項24項。

芯片人才培養之痛

作為國民經濟先導性、基礎性產業和國民經濟戰略性保障性行業,集成電路產業正在迎來爆發式的增長,而人才的短缺,正在成為全行業的痛點。

丘聰告訴記者,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是培養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礎。但是,當前大部分專任教師都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雖然理論基礎好,但缺乏實際工程項目經驗,特別是芯片設計流片、工藝制備和封測經驗。少部分師資從行業招聘,又受制於薪酬待遇,難以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另一方面,集成電路產業鏈由IC設計、IC制造、IC封測和IC應用等四個部分組成,各個部分均有不同種類的技術崗位,其崗位技能需求、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均不同,專任教師不可能成為精通上述所有部分的專家。IC技術迭代周期短,專任教師隻有不斷更新技術水平,才能緊跟IC行業主流技術教授好崗位技能。但實際情況是,由於缺少新技術的學習條件,專任教師的項目研發經驗少,項目案例轉化為教學案例能力弱,導致團隊技能教學水平滯后於業界主流技術水平。

就在幾天前,余菲接到了一個出版社的邀請,希望他能出一本集成電路方面的教學教材。余菲回答說,“我現在當然可以寫出這本教材,但是學生學完以后,企業真的需要嗎?企業面試學生的時候,隻會問一件事,你做過啥芯片?”實際上,對於中國的芯片教學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學生任何芯片都沒做過。

“目前中國的芯片教學,缺的就是真實的案例”,因為真實的案例,企業不可能隨便拿出來讓學生隨便看、隨便用,這是不可能的。

深職院推出的這款“麗湖一號”教學芯片,就是力圖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局面——市場上從事芯片相關工作的人才本來就缺乏,而高校又沒有資源,沒辦法培養出急需的人才,同時企業出於成本等原因的考慮,人才培養投入又比較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余菲表示,“‘麗湖一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無到有,一步一步呈現出來后,又自己開發了若干的應用,讓它能夠跑起來,再做出一系列芯片以后,就能夠成為學生進入到這個行業的一個真實案例”。

“我們的學生非常搶手。”余菲告訴記者,“幾乎天天都有企業和用人單位來找我,希望能解決目前企業的人才困境,一張口就是年薪30萬元,隻要是學院相關專業的學生就行”。(記者 劉芳)

(責編:溫璐、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