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常熟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打造三重體驗鏈 培養區域制造業適用人才

2021年05月07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造三重體驗鏈 培養區域制造業適用人才

  蘇州著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等10個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這為常熟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本位,通過凝練特色,加強專業內涵建設,設計“專業交叉、平台共享、聚焦卓越”通道,打造非並行分布式學生多能力體驗鏈,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鏈塊,促進人才質量不斷提升。

  以核心課程為觸點,構建“托底—核心—特色”能力體驗鏈

  重源頭、亮特色,科學制定專業新工科人才培養方案,打破原有培養方案的局限,科學規劃,反復論証,確保“系統性、目標性、一致性”,打通專業基礎大平台,做好專業特色課程群。圍繞蘇州和長三角區域戰略性發展需求,機械工程學院新設智能制造工程專業,並對原有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內涵凝練創新升級,開展新工科探索。機械工程專業在電梯工程方向上做精,在區域形成品牌與特色,力爭達到國家一流專業驗收標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在自主移動機器人技術方向形成特色,目標鎖定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証﹔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在智能裝配方向上形成特色,打造區域高端裝備制造業復合型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基地。

  在明確專業特色方向基礎上,夯基礎、全覆蓋,緊扣課程建設主線,設計並推進“托底—核心—特色”能力鏈課程群建設。能力鏈課程群包括專業“托底”能力培養的制圖、電氣控制等課程群,“核心”能力培養的現代機械設計、先進制造等課程群,“特色”能力培養的電梯工程、機器人技術、軸承技術、模具技術等課程群。各課程群注重與當今主流前沿技術、企業需求相結合,對標國家一流課程建設標准,以能力培養和達成度為主線,定位明確,自成體系。

  通過能力鏈課程群的構建與教學實踐,各專業學生能夠實現低年級專業基礎知識積累,高年級專業知識系統集成,促成綜合能力與特色能力提升,增強職業自信。

  以工程任務為驅動,營造“4+1”學生科創體驗鏈

  學院重視第二課堂科創實踐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深化“專業交叉、平台共享、聚焦卓越”的非並行培養理念,營造“4+1”校內科創體驗鏈,包括基礎應用的3D創新設計區與電氣控制區、系統集成的智能制造區與RoboMaster機甲大師區、行業特色的電梯工程區。科創體驗鏈以“工程任務、興趣愛好”為驅動,為學生配備師資、提供平台及多項開放式選擇。非並行模式打破了入學年份限制,學生既可在不同平台從基礎到系統由淺入深進行學習,也可在某個平台深耕研究。

  學院多舉措鼓勵師生加入導師制科創團隊,包括年終績效評優、獎學金資助、學分置換等政策激勵﹔以學科競賽、論文與專利、課題、實驗室建設為項目實施任務制管理,驅動科創平台可持續發展。此外,學院通過企業捐贈的實驗室、科創特訓營、科創校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工程體驗興趣。

  中德機械電子19級學生姜凡,大一加入科創平台,獨立完成了空中機器人的機械結構設計、加工、電控硬件設計與程序設計、飛行測試等任務,同時擔任RoboMaster機甲大師戰隊隊長,帶領30多名同學完成6類機器人研發,在2021年機甲大師全國高校聯盟賽(江蘇站)中斬獲亞軍。學生在工程任務驅動的科創體驗中,根據興趣與個人職業規劃開展學習,既提升了專業創新設計能力,又鍛煉了團隊與項目管理能力。

  以產教融合為紐帶,打通學理軸與實踐軸的校企協同育人體驗鏈

  學院以“產教融合”為紐帶,以學生能力為本位,課程上優化通識基礎、專業基礎、必修模塊、選修模塊四個階段路徑,並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以此拓展工程認知、工程分析、工程綜合與工程協同四項實踐能力層次,打通學理軸與實踐軸,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體驗鏈。

  學院重視與企業互動發展、融合創新,加大與區域產業結構契合度,構建高質量企業集群,實現高性能設備、高品質工藝、高水平工程師資源共享﹔積極與高質量企業開展多個協同育人項目,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達成,深入專業內容、增加企業體驗,實施課程模塊學分整體置換,不斷創新育人方式。

  近年來,學院和東南電梯、西子電梯、萊茵電梯等企業共同打造電梯企業聯盟,與專業對口知名企業共建完成超精密軸承技術研究中心、先進增材制造技術研究中心、機器人融創中心、未來機電學院等校企協同育人基地,並引入ABB機器人和CSWA/CSWP資質認証﹔與通快中國、卡赫清潔、東方模具等企業開展協同育人項目,定期開展崗位能力提升分享會、畢業設計進展報告會。機械17級學生應自澈,大四時進入卡赫清潔吸塵器研發部門,並申請旋風分離器優化設計校企合作畢設課題,獨立完成畢業設計三維建模,並協助工程師完成部分產品測試,實現旋風分離器結構的優化,目前學生已被該企業錄用。學生通過參與校企協同育人項目,提升了工程認知、工程分析、工程綜合與工程協同綜合應用能力。

  (徐本連 胡朝斌 趙彩虹)

  ·廣告·

(責編:溫璐、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