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職業教育的“深圳模式”什麼樣

2021年04月15日08:3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職業教育的“深圳模式”什麼樣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指明了方向。如今,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

  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對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切實將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深化產教融合改革,跑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深圳模式”。

  “課証共生共長”模式:學生、學校、企業三贏

  全球高校第一個在校生華為傳輸HCIE陳奕鑫(全球第150人)、全國高校第一個在校生華為雲計算HCIE方之、全國高職院校第一個在校生華為數通HCIE鄧文林……

  HCIE是華為認証ICT專家,是華為認証體系中最高級別的技術認証。網絡工程師拿到這個認証意味著薪資會增長20%~30%。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實施“課証共生共長”模式,截至2020年12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校通過華為HCIE頂級認証的學生已經達到235人。這些學生在畢業一年后年薪遠遠超過同類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生薪酬。該校共有1200多人通過華為各等級認証。

  這樣的成績來自深職院和華為公司合作的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的“課証共生共長”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深職院與華為公司定期根據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商議設定雲計算、大數據等認証標准,同時開發與認証標准相適應的課程,培養零基礎在校生。認証方向和培養規模隨市場需求變化,課程內容隨技術發展而更新,華為的認証標准也根據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而調整。此舉解決了傳統剛性人才培養模式滯后於市場需求的問題,企業根據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不斷更新認証體系﹔學校據此及時調整課程類別、課程內容和培養規模,形成“刺激-反應”的動態運行機制。

  近年來我國ICT產業迅猛發展,ICT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滯后於產業升級需求,領域內長期存在企業找人難、高職生就業難的雙向錯位問題。

  “課証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對學校,實現了專業教育和企業工程師培訓的結合,形成了統一規范的教育教學標准。對高職在校生,幫助其實現學生和企業認証工程師的雙重身份,畢業后即可進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體系。對企業,該模式培養出來了就能上崗的員工,節省了大量培訓時間和成本。學校、企業及學生三贏。”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許建領說。

  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自律性不強和對就讀高職有失落感的問題。深職院ICT專業在評估學生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設定考取華為不同等級認証的目標,通過多渠道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使學生獲得逐級登高峰的體驗,從而解決了學習動力問題,幫助他們實現‘低進高出’的跨越,做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許建領說。

  “雙核”模式:專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

  林嘉友,17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現在深圳市一家音頻科技公司從事新技術研發,平均月收入兩萬元左右。周啟康,18級,微電子技術專業,在華為一家子公司做終端技術顧問,月薪8000元左右。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平均薪酬達到5200元以上,比全國示范、骨干校同類專業高近20%。為什麼?構建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群緊密對接深圳5G產業,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的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使這所學校的畢業生更具競爭力,也使學校大步走向高水平發展階段。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始終以深圳信息產業現狀與規劃為出發點。針對深圳信息產業鏈條,該校整合微電子技術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組建成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群,這是國內首家覆蓋上游芯片設計到下游移動業務應用全產業鏈的移動通信專業群。在全面支撐深圳移動通信產業鏈發展的同時,學校獲得了長足發展的機會,聯合華為、泰克教育、微納研究院、蘑菇物聯、聚飛光電等企業在二級學院試點混合所有制,並通過企業化運營的方式建設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特色產業學院,打造成研產學用融合體系,覆蓋了移動通信領域的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和創新鏈。

  該校校辦副主任庄培燦說:“在此土壤的滋潤下,師資方面成長出一批領軍人才和團隊,包括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劉俊教授、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獲得者王新中等人。人才培養也實現了融專業核心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為一體的創新模式。”

  適合國情的“雙元”育人模式正在形成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明確要求。

  為探索產學研用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深圳在全國率先嘗試“政府出補貼、企業出場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設模式,累計投入資金3.5億元,建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19個。同時,開展職業院校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支持領軍企業獨立舉辦、聯合舉辦職業院校或二級學院。鼓勵高校資助建設資產經營公司,面向教學科研,開展市場化實體運作。

  深圳市教育局職業與終身教育處處長鐘子榮說:“主要思路是深化科技創新和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市場需求導向的育人體系、產業牽引的專業體系和教育支撐的科研體系。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人工智能、5G、物聯網、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專業,重點圍繞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等萬億級和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一流專業群。”

  基於此,深圳支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西麗科教城共建灣區產品試制中心,加大適應產教融合技術轉移和轉化的科技創新資助政策力度。支持電子科技大學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建“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探索一流高校與一流高職聯合開展技術研發、科技成果應用的新路徑。支持多家職業院校與華為、比亞迪、平安科技、阿裡巴巴等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學院,共同建設高水平專業、共同開發課程標准、共同打造師資團隊、共同設立研發中心、共同開發高端認証証書。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雙元”育人模式正在形成。

   (本報記者 李玉蘭)

(責編:郝孟佳、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