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讓大學生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

2021年02月25日09:1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大學生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價值取向、勞動精神面貌和勞動技能水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強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這對高校辦好新時代勞動教育、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出了明確要求。

勞動教育的核心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

勞動作為人類實踐活動最集中的表現,是系統性開展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教育戰線的指導地位,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理論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新征程上,我們必須針對當前社會和教育實際,更加突出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指導作用,更加強調勞動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社會性、實踐性,更好發揮其立德樹人功能。

勞動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社會都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勞動者,都不能貪圖不勞而獲的生活。新時代強化勞動的育人功能,必須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社會意義,把勞動教育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引導廣大學生崇尚勞動價值、追求勞動創造、尊重勞動人民。

勞動教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無論經濟社會面貌如何改變、科技進步飛躍到何種程度,勞動始終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創造性勞動、創新型勞動與每一位勞動者都息息相關,一切個人和集體創造都值得鼓勵。新時代強化勞動教育,必須著眼於提高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根基。

勞動教育澆灌永久奮斗之花。勞動創造未來。通過勞動,青年個體把人生幸福與民族復興緊密相連,懂得為國奮斗、艱苦奮斗的真諦,強化向勞動人民學習、向生產實踐學習的意識,鞏固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群眾利益、增進人民福祉的觀念。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就要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弘揚勞動精神,樹立正確人生觀、成才觀、擇業觀,用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實際行動,破除困難障礙、鑄就生命輝煌、譜寫人間美好。

高校勞動教育的關鍵是構建實踐育人體系

實踐性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學是實踐場景最為密集的學段、與職業生涯直接接壤的階段,實踐是大學生的課堂。在高校辦好勞動教育,必須全面准確把握“實踐”內涵,構建完善實踐育人體系。

發揮實踐的綜合育人價值。德智體美勞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整體目標,也是一個教育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德育處於統御位置,勞育既是德育的重要支撐,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發揮育人作用的必要載體和途徑。簡言之,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勞育具有綜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實踐育人體系,就要聚焦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強調頂層設計、加強系統建設,從修訂完善培養方案入手,堅持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把以德為先、育人為本落在實處。

突出實踐的知行合一作用。經過長期建設,目前高校的實踐育人場景豐富多樣,可大體分為國情考察、軍事訓練、實踐教學、專業實習、志願公益、社會服務、課外創新、海外實踐等若干類。這些教育活動的共同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知與探究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不少居於科技變革和社會變化前沿,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提出挑戰。高校要把握時代特點,把實踐教育作為加快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打破第一、第二課堂藩籬,推進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變革。

強化實踐的探究體驗特點。以實踐為主要形式的勞動教育,本質上是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服務式學習。勞動教育是大學生提升解決問題和創新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進入新發展階段,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涵發生重大變化,高校必須提高站位,從教育鏈對接創新鏈、創新鏈重塑教育鏈的視角,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直接聯系,把勞動教育作為學生認知社會、服務社會、改造社會的有效載體,把科研創新、咨政服務、服務社會的報國強國實踐轉化為生動的育人場景。

高校加強勞動教育必須落實好“三全育人”

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是新時代高校落實中央要求,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任務。加強勞動教育,必須把立德樹人要求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體系,與學生實際需要緊密結合,整合配置各類教育資源,不斷完善理論武裝、學科教學、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安全穩定、隊伍建設、評估督導方面的體系建設。

落實全員育人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切忌把勞動教育等同工業化生產培訓,通過發揮師生雙主體作用、發揮院系和教學一線的主觀能動性,努力發現並呵護學生的創新創造。為此,應結合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完善實踐育人評價機制,把勞動教育表現與學生評獎評優、就業推薦結合起來﹔強化教師激勵機制,加強分類指導,把實踐教學、實習指導、社會實踐等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加強表彰獎勵。

落實全過程育人要求。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發展各類實踐實習項目。根據各學科特點,系統設計階梯化教育目標,例如,本科生教育強調開拓視野、提高能力,研究生教育強化思維創新、學以致用。

落實全方位育人要求。加強課內課外結合,強化課堂主渠道的實踐教學要素,探索產學研合作的“雙導師制”,健全研究生以專業知識和能力服務社會的機制。加強校內校外結合,通過校所合作、校企聯合、校地聯合等方式,在實習實踐崗位、高水平專業師資指導等方面著力解決供需矛盾,實現平台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強制度供給,強化校院聯動管理,建立資源多元統籌機制,全過程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輸送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勞動者,是社會主義大學的初心和使命。高校要積極行動起來,讓每一名大學生真正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成為勞動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自覺成為勞動精神的弘揚者、引領者,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尹冬梅,系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