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北京“體育教改”:期待背后有真招

2021年01月21日08:4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體育教改”:期待背后有真招

總不把體育課當回事、舍不得拿出時間流汗鍛煉、校園裡屢見不鮮的“小眼鏡”“小胖墩”——在北京的中小學,這些“老大難”問題,很可能有解了。

1月18日,北京市教委面向社會公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以及配套的“中小學體育二十條”,一系列值得期待的新舉措背后,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計劃從破除制約體育教育發展的各種束縛入手,真正把孩子們鍛煉身體這件大事抓實、管好。

1.落實落細,體育課將加量又多元

記者採訪發現,在此次北京“體育教改”的各項措施中,圍繞著體育課“怎麼上”“上什麼”“怎樣考”的改革創新,干貨是最多的。

“中小學體育二十條”中,關於“體育課時”“課程特色”等改革措施都進一步進行了細化。在體育課時方面,方案明確提出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校外至少各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的剛性要求,並特別強調課間和午休時間不計入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時間。

今后,北京市的小學每周將至少上5節體育課,初中每周上4~5節體育課,高中每周上3~5節體育課。

雖然體育鍛煉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學校的資源稟賦不同,學生的身體特質不同,頂層設計能否顧及一系列政策落實中的個體化差異?

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開出的“藥方”是,鼓勵各學校進行體育創新發展,形成特色。

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表示,各區各學校應結合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創新體育課堂形式,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冰雪運動,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注重武術、舞龍舞獅、抖空竹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一步豐富體育項目供給,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兼顧每位學生的興趣與體育需求。

展望改革后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可能帶來的變化,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教研員、市級學科帶頭人孫衛華認為,未來的體育課一定會更好玩,競賽活動將更豐富,體育教師也將更加自信。

未來,北京全市的體育師資建設將得到極大加強。新的政策支持和鼓勵體育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等高水平專業體育人才經過培訓和考核到中小學任教﹔要求各區各學校合理確定體育教師的周課時量和工作量,關心關愛體育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通過教師、學生和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推進學校體育教育的良性機制。

2.回歸根本,體育教改推動理念變革

北京的“體育教改”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間是什麼關系?

“切不可把學校體育看低了、看小了、看窄了,切不能把學校體育簡單地理解為體育課、體育活動或者一項體育技能。”劉宇輝對本報記者表示,推進學校體育改革,是一場革命,是首都教育領域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的一場重大變革。唯有認識到位,才能自覺、積極、主動地推進好這場改革。

“教會,勤練,常賽”是此次北京“體育教改”遵循的原則。

“中小學體育二十條”進一步明確,為培養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學校應廣泛開展校園體育賽事活動。學校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全員參與的綜合性運動會或體育節,各區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市級每年舉辦中小學生體育競賽活動,促進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全員化、常態化、品牌化。

孫衛華認為,體育很多時候不是教會的,而是練會的、玩會的。北京“體育教改”的出台加強了體育教學對學生興趣的關注,避免過往簡單、零碎和相對枯燥的體育練習。

“讓學生喜歡體育,熱愛體育,享受體育,我們從這些關鍵點來思考體育課的設計。”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院長陳雁飛介紹,與以往圍繞單一結構的體育課進行改革不同,此次“體育課改”構建了全新的“三課型”——運動專項課、體能鍛煉課和綜合拓展課。要求學校在一學期裡,開設主題式、進階式的大單元教學課程,讓學生更自主、更加有選擇地上體育課。

發布會上,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表示,此次體育課程改革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科學理念,不斷強化“無體育不教育,無體育不學校”的理念。

《行動方案》提出積極推進體育考試改革,合理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適時推出體育考試改革方案,推動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

“體育好不好,並不一定完全與考試挂鉤或者隻用考試一種方式檢驗。”談及學生和家長擔心的體育課程帶來的升學壓力,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特別強調,“唯分數論”絕非改革目的。目前,北京市中考體育考試仍為40分,包括過程性考核(10分)和現場考試(30分)。

3.重在養成,聚焦塑造體育精神

“青少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劉宇輝坦言,從現實狀況看,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小眼鏡”“小胖墩”問題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據了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等文件,都將加強學校體育列為重要工作並明確了重點任務。

具體到北京而言,新年伊始,為何要圍繞著加強和改進體育教育“放大招”?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蘇寄宛認為,圍繞首都“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落實“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體育與健康既是重要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發端,將學校體育改革納入推進健康中國、健康北京建設的戰略全局,無疑是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題中之義。

“這兩年我們在做這個文件方案的時候,切實體會到體育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習慣,也是人成長發展的必須。”劉宇輝深有感觸地說,“體育精神對塑造人的意志和品格極其重要,對人的身心發展、健康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體育對人的影響極大!是參與北京“體育教改”相關政策起草、調研的專家學者一致的認識。

“體育對向上和奮斗精神的塑造,體育對敢於競爭、善於團結精神的培育,體育對規則和公平的倡導,體育所形成的健康陽光的氛圍,都說明體育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樞紐,葆有體育精神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陳雁飛理解,這正是北京市下力氣來推進學校體育改革這件大事的原因所在。

本報記者 董城 本報通訊員 趙伊純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