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會“誘惑”你越做越好

2020年12月25日09:1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會“誘惑”你越做越好

眼看耗了40分鐘,又整體檢測了線路,設備依舊沒動靜,余守安隻得申請換器件。果不其然,器件壞了,不是自己的問題,這讓他長舒口氣。不過按規定,裁判長隻能為他補時6分鐘,“有些題沒做好”。

12月13日,我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落幕。鹽城技師學院19歲的余守安獲得電氣裝置項目的金牌。賽前統計,選手們平均年齡在21.8歲,這無疑是場年輕人間的較量。

“競賽很摳細節,線槽拐角要做到90度,有些偏差不能超1毫米。”

來鹽城技師學院前,余守安在淮海技師學院念書,那時,他覺著人的技藝沒法像機器那樣精確。“為了鐵板更圓潤,鉗工老師每一銼刀都能精確到0.1毫米,十刀就是1毫米。”余守安想這怎麼可能,后來在擅長的項目上練習,他發現凡事熟能生巧, “嘗試了才知道能否做到”。

拿安裝線槽舉例,剛開始余守安做的縫隙很大,“能塞根手指”,后來發現誤差和材料介質、工具、手生有關,“隻能多練,沒捷徑走”。技能大賽中,安裝線槽是否規范,會被計入客觀評分,你的設計是否美觀,會被計入主觀評分。設計想出彩,就得靠編程技術。

余守安接觸編程是在淮海技師學院,至今回憶起最初訓練,他覺著當時思路挺亂。“有道題是設計程序控制紅綠燈,費老大勁弄明白,才開始上道。”余守安說,那是他第一次發現編程不難,和生活有很強關聯。

不過,國賽前,余守安又被編程“絆”倒了。有道題是設計一個開關,用來控制兩個燈具,按第一下,一個燈的亮度達到60%,另外一個達到30%﹔按第二下,燈的亮度要互相調換過來。

“連著搞了三天,最后一天半夜一點多才弄好。”余守安先后試了五六種方法,發現數值轉換能解決問題。“換種方法,很多參數就要調整,每種方法都要試3到5小時”。這讓余守安覺著自己還是缺想像力,“不會靈活變通,嘗試其他方法”。

當然有時余守安也會打破常規。有個題目是調節家裡日光燈亮度。一般的燈具是直接開熄,能不能把瞬間開啟變為柔順漸變,以免生硬呢?通過程序控制,他將燈具調整為三秒緩緩打開,效果不錯,他認為這樣更人性化了。

余守安眼中的“創新”,是從競賽中體會來的。他覺著創新是提升效率,少犯錯誤。在編程上,簡捷高效,舍棄彎彎繞繞,不要給項目制造麻煩。

“外語挺難!”備戰世界職業技能大賽,學好英語能讓操作更順暢,余守安不敢放鬆英語學習。集訓隊做了匯編教材,200多個短句,1000多個單詞,詞匯主要是繼電器、線頭、線管這些專業詞匯。年初,余守安還把教材導入手機軟件,“隨時能練,沒法子,這樣才記得牢”。

大賽對選手的體能要求很高。一個競賽項目持續3天,加起來16個小時,“就編程時會坐下,其他項目都是蹲蹲站站的。”為此,余守安每早6點多起床,晨跑5公裡。到下午5點多,還要做幾組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的力量訓練。

閑暇之時,別人逛淘寶“剁手”,余守安會在網上搜新的電氣元件、裝置工具,分析它們的材料構成,如何操作使用,“有的特好用,第一時間就買。”

“剛接觸這行是照葫蘆畫瓢,后來很想把東西做好。”余守安說,精益求精是潛移默化的。由於一直在參賽,余守安覺得選手比拼,傳遞的是追求卓越的精神,其他選手的優點,他會學習模仿,“轉換到自己身上”。

余守安認為高水平技藝會被人看到,成為他人追求的目標,“像我們就想趕超以往冠軍,取得新成績”。

“電氣裝置項目有老方法,也有新技術”。余守安解釋,這個項目離人們不遠,大興機場的智能設施有它的影子,會應用到家庭、酒店裝修,及工廠的傳送帶、升降電梯。行業產業空間廣闊。

余守安認為,工匠精神是做出來的,要起早貪黑地練、犧牲娛樂時間,要克服孤獨,保持耐心,不是嘴上說說。在他看來,個人的技藝追求,會撒下種子,傳遞給更多人,影響到整個行業,最終更好服務普通人和工廠客戶,推動社會發展。國家提倡工匠精神,不僅是要求制造加工業,更是期待全行業求精求深,“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職業追求”。

“比賽是要把會的東西做到極致,會‘誘惑’你越做越好。”余守安想得最多的就是好好打比賽,“進入世賽,看看潛能有多大,項目水平還能往前推進多少”。(白毅鵬)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