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武漢大學百余新生稻田裡開啟勞動思政課

2020年11月02日08:3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同學們在田間割稻谷。武漢大學生科院供圖

本報訊(石蕾 劉振興 記者 雷宇)新學期伊始,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將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科相結合,組織150余名新生來到雜交水稻實驗田,接受首堂勞動教育思政課的洗禮。

10月25日,在位於武漢郊區的水稻試驗田基地,一場火熱的勞動思政課拉開了帷幕。上午9點左右,150余名新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每10名同學組成1個小組,4人割稻,3人搬運,3人打谷,小組成員分工協作。

在雜交水稻實驗田,同學們穿著膠鞋,戴著手套,手持鐮刀,雙手緊握稻稈賣力地打谷,全然不顧額頭上的汗水。還有同學穿梭在田間,將割下的新稻搬到打谷場,將打完的稻稈抱到馬路邊。

結束一上午的田間勞作后,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朱峰把午飯吃得干干淨淨,他覺得端在手裡的是整整半天的勞動成果。這名從小生活在城裡的男生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古訓銘記在心。

胳膊都酸了,稻谷卻紋絲不動,這讓何紫銓同學一度想放棄,然而咬牙堅持之后,打下來的稻谷逐漸增多,她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在今后的科研學習中,我也要多堅持”。

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還圍繞水稻穗粒數、實粒數、穗長、千粒重等進行水稻品種性狀調查。他們或手拿直尺,聚精會神地測量穗長﹔或伏首皺眉,小心翼翼地細數稻粒。

勞動之余,思政課也開到了田間地頭。

“朱英國院士終其一生都在為水稻研究而奮斗努力。”曾跟隨朱院士從事水稻研究多年的教授胡駿給同學們講起恩師的故事,鼓勵同學們不怕吃苦,科研報國。

武漢大學校團委副書記黃鑫結合勞動經歷向同學們分享在當前全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己對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

2020級本科生王雅菡感嘆“勞動不易”的同時,也體會到科研工作者的艱辛,這個高一便立志將來從事科研工作的女孩下定決心:“學習刻苦堅韌的精神品質,直面學習、成長中的所有困難。”

這是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今年首次將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科相結合,開設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並作為不少於32學時的必修課納入本科生培養方案。

“對於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而言,與科研相結合的勞動更有意義。”該院黨委副書記秦正保說:“在田間地頭,把以朱院士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員的奮斗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能更好地促進大家理解科研報國的含義,樹立更遠大的人生理想。”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