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習近平總書記9月22日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全國高校引發熱烈反響。
教師們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為做好“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為高等教育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教育工作者今后將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
“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作為教育領域的專家代表參加座談會並發言。郝平表示,謀劃“十四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和科技攻關這個主攻方向。北京大學將始終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拔尖創新型領軍人才。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我們將深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著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曉彤說。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在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李建華看來,作為師范類的大學,承擔著培養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不但要自身要培養好時代新人,而且要教育學生如何培養好時代新人,其首要工作就是把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陳恩倫表示,學校在師范生培養上,始終注重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師培養的全過程,今后也將繼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教師專業道德教育,讓師德修養成為自覺,同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使師范生執教后能培養有德之人。
“作為大學教師,仍需緊扣‘立德樹人’的主題,培養有責任、有擔當、能作為社會棟梁的青年英才。”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院副教授朱明哲認為,應對新時代新挑戰的法律人,必須要有家國情懷,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祖國的法治事業之中,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在社會上立足、成就一番事業。
勇挑重擔,瞄准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攻關
習近平指出,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我國高校要勇挑重擔,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准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攻關。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參加了座談會並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他談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第一個五年。學校將堅決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認真研究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建設,圍繞“四個面向”,積極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攻關。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表示,正在深入開展學校的“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學校將努力發揮在礦業與安全方面的特色優勢,瞄准國家戰略需求,主動肩負服務國家、區域、行業的神聖使命,瞄准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持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貢獻礦大力量。
“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青年教師備受鼓舞,同時也感受到新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重大責任。”電子科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荊燕飛教授說,今后在大學數學本科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將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意識,夯實數學修養、數學思維分析能力培養,加強創造性思維、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構建起大學數學課程育人新格局。
改革創新,全面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習近平強調,要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的教育發展空間格局,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
“我們將貫徹總書記的要求,始終對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保持高度的敏銳性。”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程時杰表示,將進一步夯實學科基礎,拓展專業內涵,構建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專業課程體系,並且將基礎理論、學科前沿、工程實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卓越領軍人才培養模式。
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表示,學校將堅持把立德樹人、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服務國家作為學校“十四五”時期事業發展的主線,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主動適應產業發展、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始終與國家戰略布局同頻共振,與經濟帶、城市群、產業鏈的布局緊密結合,努力建設大項目大團隊大平台、產出大成果,助力科技創新戰略。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郝芳華談到,學校將結合國家當前和未來戰略需要,重點推進基礎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包括以“十四五”為契機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改革,開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未來教育健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構建社會化協同的基礎教育體系,為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