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一樣的迎新季,不一樣的故事

本報記者  劉 峣
2020年09月17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黑龍江大學新生報到后留影。

  近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大樹鄉喬魯村妥牙溝社的東鄉族妥秀英(左二)到西北師范大學報到,她是妥牙溝社的第一個女大學生。


  通過“大考”、如期“上新”。新學期的高校校園中,充滿著積蓄已久的青春力量。  金秋九月,中國各地高校校園重現歡聲笑語。在“老生”闊別多時、重返校園的同時,經歷了高考延期的2020級新生,也懷揣夢想步入大學。

  

  智慧校園新體驗

  新技術的應用,讓大學生活更智慧。

  過去繁瑣的“報到”和“驗証”環節,如今越來越便捷。在復旦大學的“刷臉報到”處,新生隻需將身份証放置在人臉識別設備上,掃描面部信息即可完成身份驗証和入校報到。上海交通大學的新生則可在校內打開學校自主研發的手機App,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活體驗証技術的雙重保障,完成身份核驗,正式成為上海交大的一員。據了解,從今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已將教務、財務、宿管等多個部門、多項新生相關業務轉至線上。

  卸下行囊、奔赴宿舍,也有黑科技的助力。在同濟大學部分校區,無人車穿梭在從校門口到宿舍樓的道路上。新生隻需在入校門口處登記並領取號碼牌,就能在終點取行李。無人車雖小,但“腦、眼、手、腿”並用,科技含量滿滿——通過“大腦”,實現自動駕駛和智能運算﹔利用“慧眼”,進行全景探測和雷達覆蓋﹔“手腳”並用,既有模塊定制和智能交互,更可安全行駛。

  基於5G網絡的覆蓋,不少智能機器人出現在新學期的大學校園中,承擔起安保、防疫等多種職責。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雲端智能安保機器人“小旦”與新生面對面。據介紹,“小旦”配有5路攝像頭及多種環境監測傳感器,可以全方位視頻監控和監測校園環境。在防疫上,“小旦”還會對路上的學生進行紅外測溫,為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數據支持。此外,“小旦”還能自動識別學生是否佩戴口罩,並及時提醒。

  從飲食、快遞到交通、教學,科技的助力讓校園生活多了些便利和安全。在上海交通大學,科技的應用就為學生們構建了系統的應用場景。

  在校內等車時,手機上的智慧交通服務全面覆蓋校園巴士、地鐵站接駁公交、校區間通勤班車等路線,可實時顯示車輛動態、識別最近站點和到站時間,避免人流擁擠。

  就餐前,隻要查看“食堂就餐指數”,就可以知曉各食堂總座位數與當前就餐人數。系統還會按餐廳空閑狀況排序,每隔10秒自動刷新,為師生按時、錯峰就餐提供指引。

  如果因疫情無法返校,“教室教學+在線直播”的授課方式可以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暑假期間,上海交大將400間教室建設為直播教室,並開發了課堂教學在線直播系統,實現本科教學樓全覆蓋。在線直播可顯示教師講課畫面和PPT畫面兩路視頻,計劃支持校內2000人同時在線、校外2000人同時在線觀看。

  大學校長新寄語

  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和前所未有的高考延期……面對這一群特殊的大學新生,各大高校校長紛紛在開學“第一課”送上祝福和寄語。

  “他們年輕、充滿朝氣,獲取知識的手段比我們強多了。”剛剛獲得“人民英雄”稱號的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說,苦難和逆境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這是對逆境非常好的詮釋。”張伯禮說,希望學生在疫情下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要認真擔負起當前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把獲取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作為自己的基本功,夯實一生發展的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也在開學典禮的致辭中談到了順境和逆境的話題。“順境逆境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順境時,鉚足干勁,乘勢而上。逆境時,受挫不餒,迎難而上。”林忠欽以錢學森的人生經歷為例鼓舞學子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這應該成為當代交大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你們最鮮明的追求、最無悔的選擇。”林忠欽說。

  “克服疫情難關,決勝高考大關,彰顯了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的不凡自我,交出了不負青春、不負夢想的滿意答卷。”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這樣評價2020級本科新生。作為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專家,吳朝暉提出,希望新生們在“虛實互動的新空間”中學會自主學習。

  “你們需要在學校課堂教育、慕課教學、移動學習、網絡平台的創新互動中,不斷強化對新知識新方法的建構,加快形成廣博深厚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的思維方式,讓寬厚的知識為未來奠基。”吳朝暉說道。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同樣談到了技術發展對教育和學習的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扑面而來,新技術發展之快超出想象,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更為便捷。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都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跟不上節奏,就會被時代所淘汰。”王樹國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會誕生新型的大學形態,而西安交通大學希望成為這個新型大學形態的引領者。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科技引領和支撐未來。必須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說,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科技、健康、能源等種種挑戰,除了需要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樣需要文明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需要人文精神的關照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和維護。

  與眾不同新學生

  疫情期間,來自河南淅川的全杰通成為了“網紅”。為了上網課到屋頂“蹭網”的他,通過努力考出高分,並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特別表揚介紹了這位“蹭網學霸”。

  “全杰通同學家裡沒有安裝寬帶,疫情期間,他每天清晨5點,准時搬上小板凳,獨自一人爬上屋頂,連接房東家的WiFi,用家裡唯一的一部手機學習。”

  今年高考前后,像全杰通這樣引發關注的新生還有不少。此前,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選擇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不少人為其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但她的理想與堅持得到了整個“考古圈”和更多人的力挺。

  這幾天,鐘芳蓉已經走進了北大校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說,考古可以幫助找到中國文化的源頭,對國家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無論學生畢業后是否從事考古業,這段學習生涯都能為人生路奠基。

  中國女排隊長朱婷,也在今年成為了一名大學“新生”——新學期,她將到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朱婷說,自己對歷史很感興趣,希望能豐富自己,在不耽誤訓練的前提下力爭在課業上也能達標。

  在曾經的抗疫主戰場武漢,安徽援漢醫療隊隊員姚玉學帶著兒子姚可重返故地,在武漢大學門前留下一張合影。

  6個月前,在入駐武漢的前一夜,姚玉學寫下一封近2000字的家書寄語即將高考的兒子:“我在這裡等你,希望你能更加刻苦考到武漢來。聽說武大的櫻花很美,我想等你來,帶著我在武大的校園裡閑庭信步,自由呼吸。”而今,姚玉學的願望實現了。

  這樣的故事不止姚玉學一例。湖南醫生蔣鐵建今年年初曾在武漢的重症病房奮戰近2個月。幾天前,他帶著考上了武漢大學的兒子再次來到武漢,最大的感覺是人很多、車很堵,生機與活力又回到了這座英雄的城市。

  “武漢抗疫逆行,不僅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孩子。可謂一次援鄂行,一生武漢情。”蔣鐵建說。

  

  鏈 接

  “新生專車”

  助力開學季

  當前正是高校開學季,高德打車、風韻出行、悅行出行、快客出行等多家網約車平台,在武漢、廣州、長沙、南昌、深圳、蘇州等6個城市,啟動了“你好新生”公益活動,在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設立“新生專車”乘車點,免費接送大學新生。新生憑借高校錄取通知書,即可免費乘坐。

  大學新生通常是第一次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對於市內交通並不了解,加之隨身攜帶較多行李,常會在去往學校時遭遇各種不便,“新生專車”希望幫助新生解決報到路上的不便。

  此外,高德打車還為非新生的返校生准備了100元出行消費券,幫助學生返校。出行消費券可在相應的服務處領取,即時使用。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