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向前,以青春的勇氣

2020年08月19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向前,以青春的勇氣

7月2日,西安交通大學2020屆畢業生在畢業典禮后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6月1日,武漢首場高校畢業生線下招聘會在江漢大學舉辦。新華社記者 程敏/攝

90后大學生孫延婷在家門口創業,開辦一家菜鳥快遞驛站,為社區居民免費保管、分發快遞。新華社記者 李博/攝

8月6日,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新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在溫室育苗棚內觀察新引種植物的生長情況。新華社發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畢業季,874萬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邁向人生新的航道。科研助理、特崗教師、參軍入伍、互聯網創業……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推出了新崗位、新機會,讓這屆畢業生的人生選擇更加多元、更具個性。

  開啟人生新階段的高校畢業生,他們在求職中經歷了怎樣的磨礪?在選擇中堅守了怎樣的初心?讓我們記錄他們鮮活的就業故事,記述他們勇敢的人生選擇,回應他們的困惑迷茫,勾畫在定位人生新坐標的過程中,新一代年輕人展現出的不一般的精神特質。

  “突然就這樣了。”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臨床與咨詢方向2020屆碩士研究生戴佳航說。這又何嘗不是她的期待。

  怎樣呢?非標准就業。在外人看來,那是飄著的狀態,極度不穩定:一邊兼職,一邊創業。

  喜歡一份工作比找一個安穩的工作更令人神往。心理上不想畢業的她和小伙伴一起成立了心理咨詢工作室。“我們工作室還沒有固定的場所,疫情讓人們習慣了網絡咨詢。如果有面詢,就會到一個可以出租的地方靜靜地談。”戴佳航說。

  “我們”包含了除她之外的6位碩士研究生:封浩然、李蘊、陳文思、張競一、黃筱、於昕怡。追隨“心”的方向。“心理咨詢是我們熱愛的事業,助人是我們的習慣、天賦和激情所在。有些時候,當痛苦涌來,人陷入黑暗,就會看不見自己原本的力量。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重新幫你看到自己的光。”這是他們的暢想。

  他們,是874萬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的一員。在這個特別的季節,擁有一份適合的工作,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份幸運,一段磨礪。伴隨畢業生數量創新高,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就業環境復雜,求職難度加劇,就業形勢讓人關注。

  走出艱難的時刻,找尋光的方向。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無論是坦途還是挫折,如同在寫一篇自傳的開頭,希望的,擔心的,迷茫的……他們用辛勤的勞動,用青春的豪邁,用無畏的勇氣,丈量未知的生活。

追尋——

“我們內心溫度的光芒,不僅能照亮他人,還能照亮我們自己。我們需要夢想,說不定哪天就實現了。”

  “目前兼職的項目結束,要等待下一個項目。”戴佳航說,這意味著空白期沒有收入。為什麼不找一個固定的心理咨詢機構?“按照目前自己的咨詢背景,想要入駐一個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可以說希望渺茫。”於是,倔強的戴佳航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創業。曾經在一起的7個小伙伴分散在城市不同角落,有各自不同的職業。夢想,又把他們聚在一起。

  她喜歡自己的專業。疫情暴發,她成為學校防疫心理援助團隊的一員,參與到網絡心理輔導中。“我會用一些蘇格拉底提問的方法,引導來訪者一步一步去分析。當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對死亡的恐懼,等這場疫情過去,你要怎樣去生活?”這也是說給自己的。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設想更多心理健康產品可以落地。

  “生活是有壓力,但也是值得期待的。”耳邊是她的笑聲,“北師大心理學部的老師們都在幫我們轉發推送並且加油鼓勵,我的導師侯志瑾教授還特別告訴我們,記得要注意專業倫理。”

  在專家眼中,他們的這種非標准就業或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不少青年對就業的態度發生轉變,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偏好自由職業、自主創業、非全日制工作等非標准就業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畢業生張潤澤也在經歷自主創業初期的磕磕絆絆。以為一夜白頭隻會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不承想他自己在半個月內長出了特別多白頭發。

  參照系的成功是別人的。落在自己身上,每次豪情萬丈之后總要有不期而遇的熄滅之火:初創成員出走,資金鏈斷裂,貸款壓力。“畢竟大學生創業缺乏管理、運營的經驗,一開始大家隻有一個理想,然后開始做事,但機制其實並不健全、不成熟。”他反思。

  凌晨三四點才能睡著,早上7點多就起來,白天也沒有休息。那段時間,他會選擇性地回避父母的電話和關心。選擇創業,包含著更多的責任,對公司,對合伙人,對員工。“這樣的責任會驅使你,即使再困難的時候,也要繼續堅持下去。”張潤澤說。

  上學期間,他曾帶領團隊參加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得“北京市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稱號,他本人也獲得“中國社科院大學研究生突出貢獻獎”。

  有了第一步嘗試的經驗,創業順理成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以“AI+社會科學”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創團隊並開展產業化運營。

  “我們的核心就是計算社會科學,這也是國家現在提倡的新文科的一個重要方向。”他們開始施展拳腳:布置調研任務,確定戰略框架,研究產品,尋求社會資源支持,商討資金來源。

  和戴佳航一樣,張潤澤對學校有著無比的信任。“社科大有創新創業的固定培養機制,對項目發展起到特別大的推動作用。當時,教務處熊水和老師負責我們的項目,張樹輝副校長幫我們梳理項目的價值觀念、發展體系,幫忙聯系專家學者、對接相關市場渠道。”

  項目入選北京市大學生創業園的中關村軟件園,在疫情期間,軟件園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企業服務、宣傳推廣和資源對接。

  “目前來看,公司運作得比預想的稍微好一點。我們在自主研發的計算社會科學智能決策集成技術基礎上,開發了三款比較典型的落地應用。”他更加理解“責任”二字,“作為中國青年,要有報國的理想,要有體現社會價值的情懷。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之下,能為國家智庫的決策貢獻一份我們的力量。”

  創業,張潤澤給自己的期限是三年。“如果到時候沒有達成預定的目標,我有可能會另外再創業。”

  帶著熱情,遇見溫暖,全力以赴奔向前方,可以看到自己的光彩。

選擇——

“千萬不要因為一次次懷疑而放棄。我渴望奮斗,希望趁著年輕能有機會去接受挑戰。”

  懷疑,放棄,思量,奮起。一路走來,阿棟(化名)終得所願。在北京理工大學度過7年時光,畢業后將到華為上海研究所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單元工作。“華為的核心理念就有‘以奮斗者為本’,我渴望奮斗。”阿棟的興奮溢於言表。

  和大部分本專業畢業生不同,阿棟沒有選擇去研究所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激光雷達應用,比較熱門的應用領域就有無人駕駛。因此,在找工作時,除了投遞少數幾家有這方面研究需求的研究所外,他更多地找了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公司。在他的認知裡,公司比研究所更累,更需要去拼搏、去挑戰。“我本身不是一個喜歡安逸的人,希望趁著年輕能有機會去接受挑戰。”

  雖然在秋招中就“斬獲”華為的offer,但阿棟告訴記者,“其實我也錯過了很多好的機會”。阿棟說,在研二快結束的時候,許多公司都有提前批的招聘,自己遺憾地錯過了。

  求職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就業方向縮小到無人駕駛,投遞的公司范圍大大減少。同宿舍室友投遞了近百份簡歷,而他大概隻有40份,其中有面試機會的可能就一半,熱門的一些大公司都把他拒絕了。

  面試也時常讓阿棟對自己產生懷疑。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主管面試時和他聊了一個多小時,把專業基礎知識、邏輯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問題都問遍了。面試官的提問讓阿棟發現,自己的基礎知識並沒有想的那麼牢固。

  “這對我的打擊是很大的,但幫助也是很大的。他問的問題我事后進行了總結,在之后的面試裡遇到,我就能輕鬆答出來。”

  阿棟認為,樂觀的心態是必需的。“千萬不要因為一次懷疑而放棄,有可能你跟這一家公司沒有緣分,但下一家公司可能會覺得你是一個特別優秀的人,就會給你工作的機會,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環境下。”

  能拿到華為的offer,在阿棟看來,其實是利用了專業的優勢。“有可能是這個部門缺少既懂光學又懂部分代碼的人。”

  “未來,無人駕駛肯定是一個大的趨勢。我特別想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為真正實現無人駕駛貢獻力量。”阿棟,有著一股子沖勁,對即將到來的奮斗的日子充滿期盼。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沒有太多猶豫,家鄉在河北、就讀於新疆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的趙強,留在了新疆華山中學鐵門關分校當老師。

  趙強18歲來到新疆上大學,19歲在大學參軍還是保衛新疆。“在去學校面試的路上看到一個小區叫河北花苑,路上還有好多建筑都寫著河北。作為河北人,感覺很親切,后來知道鐵門關市是由河北省援建的。在這裡工作既能為家鄉作貢獻,又能扎根邊疆,為這裡的教育事業獻一份力。”

  “我是音樂教師。音樂可以表達情感、調節心情,希望我的音樂課可以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寫教案、備課,趙強等待與他的第一批學生相見。

  悄無聲息處,生活充滿了細微的轉折。踏實而沉穩地走上征途,未來更明晰、更具體。

轉機——

“疫情確實給找工作帶來了影響,但是也帶來了新生。最大的感悟就是,永遠都要學習,保持與時俱進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優勢。”

  太多的不確定,詹宏宇一度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哪一行﹔一度自卑,自己學歷不高,沒有太多競爭力。就讀於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的他經常擔心“畢業即失業”會落在自己身上。

  學校、朋友、家人推薦工作,招聘App,他都嘗試過。簡歷投了十幾家,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音樂成為平復他焦躁心情的良藥,為的是有勇氣走出下一步。后來,他到一家影視公司實習。疫情期間,全國很多影視公司倒閉了,壓力處處可見。“我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每個人身上的壓力,不論是董事長還是導演,這是在學生時代從未體驗到的。”

  “公司總共20多個人,裁掉了11個人。我是一個實習員工,被裁掉的可能性很大,但最后我留了下來。”上學時,他做過駕校的校園代理,在蘋果授權店做過銷售,幫酒店做過微信小程序,在學校的創業園創過業。“這些經歷帶給我的一些實踐經驗,真的很受用。”

  他現在負責新媒體運營,從文案到圖片排版,從剪輯短視頻到分鏡策劃,也開始做些和劇組有關的事務。一個人做兩到三個人的事情,忙得不亦樂乎。有些許后悔。“上學的時候,我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創業或者是別的項目上,沒有好好地去學習。”今天的他,更珍惜這份工作,把工作當成學習。

  生活,依然可以欣欣向榮。有一天,終將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疫情之下有轉機。“往年畢業季在武漢不好找工作的,今年卻變得容易了。”在武漢就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張藝瀟留在武漢,成為一名運動康復師。“剛上大學時,自己比較胖,就研究減肥飲食。同學們都考計算機、教師資格証,我就考營養師証。后來飲食上遇到了瓶頸,就開始運動,系統地學習了運動健身、解剖學、運動生理學,一路從國內認証考到了國外認証。”就這樣,業余愛好成了職業。

  招聘會改成線上發布。“和同學聊天的時候發現,今年的應屆生對湖北的工作都不大感興趣了。”她偏偏選擇了武漢。其實,家裡人更希望她在北京或者天津找工作,這樣離家鄉秦皇島更近些。

  “對比一下,這個行業在武漢和北京的工資差不多,但開銷就是天壤之別。如果留在武漢,就業補貼、租房補貼還有落戶政策,都挺不錯的。”為工作忙碌的張藝瀟很有信心,“永遠都要學習,保持與時俱進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優勢。”

  現實,慢慢向好。最新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由4月份的0.81上升至6月份的1.07。

  工作,人生自立的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或許,還有畢業生在尋找的路上,會有崎嶇甚至伴隨痛苦﹔或許,某一時刻,耳畔會響起離別時老師們的叮囑與期待——在命運的征途上堅定前行,在命運的激流中奮勇搏擊。

  洞悉變化了的就業市場,在新的就業趨勢前轉變心態。眾多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將成為新的機會。道路在前,邁開大步,年輕的追夢人,破浪前行吧。(靳曉燕、唐芊爾)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