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對話高校代表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黃慶學:建議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高水平大學的支持力度

2020年05月28日08:30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5月28日(李依環)“中西部高校佔我們國家高校的比例較大,但是高水平大學比較少。沒有高水平大學的強力支撐,很難實現地區經濟的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在接受人民網視頻連線專訪時表示,建議國家要加大對中西高校特別是高水平大學的支持力度。

2019年的建議被採納后得到大力推進

人民網:您在2019年全國兩會的時候提出,希望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一年時間過去,您的這項建議有沒有被採納?效果怎麼樣?

黃慶學:去年兩會,我提出關於對地方高校加大力度支持的建議,這個建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大力推進,也有許多高校受益。例如研究生招生指標、對外合作留學生指標有了一些進展。但是因為很多問題都是長期積累的,目前還有一些深層次、更高一點的要求沒有落實到位。今年兩會,我還想繼續在這個問題上往前推進,再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議案。

建議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區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人民網:今年兩會您帶來了哪些議案?可否跟網友分享一下。

黃慶學:今年我關注的重點之一,是國家中西部高校特別是高水平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西部高校佔我們國家高校的比例比較大,佔比一半以上,但是高水平大學仍然比較少。

這些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實現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壓力特別大,如果沒有高水平大學的強力支撐,這些目標很難實現。因此,我建議國家要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大學特別是高水平大學的建設。即在原來我提的建議基礎上,今年主要聚焦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區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五大戰略工程”著力推進“雙一流”建設

人民網: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工程教育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背景下,您認為中國高校還要從哪幾個方面發力?

黃慶學:“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的重大決定,著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學科。扎根中國大地、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正是我國高水平大學的重要奮斗目標。太原理工大學也進入了“雙一流”的建設序列,因此我們也在全力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

對於太原理工大學而言,“雙一流”建設主要鎖定五大戰略工程:一是培養一流的人才﹔二是創新出一流的成果﹔三是建設一流的學科﹔四是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五是走進國際化。立足這五大戰略工程的推進,學校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釋放動能。

這五大戰略裡面,我們首要的任務是一流人才的培養,這也是大學的第一要務。學校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志存高遠、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體來說,我們主要以四方面為抓手,重點推進人才培養工作:

第一,固本強基,把基礎打牢。我們成立了基礎學院,進行專業招生、大類培養。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集中管理、集中培養,這樣可以匯聚更多優質資源培養本科生。此外,學校黨委還出台了教師、輔導員、學生“三個排隊”政策,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我們學生的學習、核心基礎課的成績有了顯著提升。我比較了一下,2018年大一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比2016年高出了17.4個百分點,同時,數學、化學、物理、力學等核心基礎課成績也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第二,強化專業建設。專業能力是很多學生將來要從事工作的“飯碗”,專業要體現特色,要上層次、上水平。我們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與國際接軌,有18個專業通過了ABET認証,排全國高校的前11位。2019年“雙萬工程”全國一流專業評審當中,有17個特色鮮明的專業入圍,排全國前50名。應該說,我們學校的這些特色專業在全國得到了專家和學生的認可。

第三,狠抓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太原理工大學在這方面花足了力氣。首先,打造了一大批創新創業的平台,如機器人團隊、晉豹車隊、曉明工作室等,也培養了李衛國、蕭寶瑾等一大批指導教師和優良團隊﹔其次,設立了一大批課題,科研項目申報向大學生傾斜﹔再則,持續跟進和助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主要是讓他們結合國家重大課題、結合國家重大工程、結合一些區域的重大課題和重大工程,和企業進行聯合培養。

第四,狠抓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隻有一流的師資,才能夠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我們對教師的培養和要求主要有方面:一是要過好教學關,第二要把科研推上去,把我們的師資推上一流。現在太原理工大學已經形成了由4位院士帶領的高水平學科建設團隊,一大批優秀的青年人加入了師資隊伍。同時,學校教師承擔了很多國家大型項目,以及省部、區域、企業等重大攻關項目,為區域發展、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培養好我們一流的人才,學校也注重不斷加強國際合作,把學生和老師送到國外進修、科研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在這方面,學校這幾年的力度比較大、投入比較大、效果比較好。我們在國際化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總的來說,通過這些努力,太原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為國家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高校應主動作為,全力決勝脫貧攻堅

人民網: 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您覺得從高校方面應該如何助力脫貧攻堅?

黃慶學:對於高校而言,我們必須不辱使命、承擔責任、主動作為,全力推進扶貧工作。按照山西省統一部署,太原理工大學對口支援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負責泉子灣村、沙窩村兩個村的扶貧工作。經過持續五、六年的扶貧,這兩個村應該說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我們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首先做好教育培養,對農民進行文化教育、科普知識、科學知識的培養和提升,讓他們能認識和了解科學種田的技能,不斷改良作物品種。第二,助力發展多種經營。在我校師生幫助選擇、培育下,農民嘗試種植了一些新的品種,比如黃芪、柴胡等這些新藥材,還包括工業漢麻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目前來說,種植效果非常好。

疫情發生以來,太原理工大學依托紡織學院等人才和專業優勢,指導幫助兩個村的農民生產口罩等工業品,並通過了合格檢查。在疫情防控期間,也可以說給山西省作出了很大貢獻。根據統計,這兩個村子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目前學校仍在做好相關鞏固工作。

在此基礎上,太原理工大學也在其他地區設立了對口幫扶點。

在山西忻州定襄縣,鍛造服務業是當地農民謀生的支柱產業,但是存在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等問題,很難生存。調研了當地情況后,太原理工大學通過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多措並舉,改造傳統的技術、裝備。

從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已經見到了“曙光”。學校開發的技術正好適合當地的改造,且成本低、見效快。傳統的鍛造工具——夾棒錘慢慢升級為自動化的電液錘和全自動的液壓錘,這樣就能把鍛件升級,不斷把產品由國內銷售推向國際。

對於高校如何助力脫貧攻堅,我認為包括支援資金、傳授知識、輸送人才等多方面。剛才談到的忻州定襄縣,我們學校有一位教授在當地開展扶貧工作很多年,因為卓有成效,被選任為縣委副書記,繼續推進太原理工大學在當地的扶貧項目,扶持產業轉型。應該說我們學校在扶貧方面,干得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奔頭。今年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后,學校還會幫助農民繼續鞏固脫貧成果,繼續把企業做大做強。

全力助力學生就業,爭取“一個也不掉隊”

人民網:據教育部數據統計,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加上疫情影響,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對於太原理工大學而言,有哪些措施助力大學生就業?

黃慶學: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大學生就業確實受到了很大影響。我們學校今年有畢業生一萬人,在就業方面,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廣大教師、廣大干部積極動腦思考、大力推進,應該說“闖過了這一關”。今年的就業形勢總體還是不錯。我們主要是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第一,組織召開空中雙選會。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一共召開了五次空中雙選會,把多家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拉到空中雙選會平台上來。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招人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通過我們的網絡平台,再加上原來的合作基礎,幾次空中雙選會中,企業、社會、政府、研究單位給我們提供的崗位機會是21萬(人)次,也就是說平均1個學生有20個崗位可以選,和往年現場就業宣講會的比例基本差不多。應該說,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加強和企業、社會、網絡公司合作,這關我們闖過去了。

第二,重點推薦湖北武漢的學生“能就業”“就好業”。我們今年的畢業生中,有740多人是湖北(特別是武漢市)的學生。他們在就業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壓力。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我們向各個用人單位,特別是我們的長期合作單位,重點推薦湖北武漢的學生能就業、就好業,幫助武漢湖北學生渡過難關。應該說,這個效果也不錯,大部分的湖北學生,現在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第三,在就業方面,我們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注重理想信念、奮斗精神的培養。我們鼓勵學生深入基層一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要在最艱苦的地方磨煉自己的意志,這樣自己成長成才能更快。學生也響應號召,在中西部、在一些偏遠的地區都能見到太原理工大學畢業生的身影。應該說,這樣對學生促進就業、對將來干成事業,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第四,當前仍處於就業季,我們將持續推進相關工作。在最后收尾的階段,我們要特別關注就業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他們提供幫助,爭取“一個也不掉隊”,打贏今年就業這一仗。在“六穩”“六保”方面,第一要務都是穩就業、保就業。太原理工大學要走到前面,幫助學生就好業。

學生在就業、擇業時要放寬視野

人民網:許多大學生同學得知今天您接受採訪,想請問您對於大學生的就業和擇業,有什麼建議給到他們?

黃慶學:現在大學生就業比較寬泛,可就業、創業、擇業。不過就業和創業不太一樣。就業是人家提供就業崗位,我們去到那兒從事工作,這個比較傳統、省勁,現在量比較大,也是國家急需。

同時,國家在學校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也注重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學生創新的同時,也要創業。我們鼓勵學生通過創新形成創業能力,這也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在學校也創造了很好的環境扶持,我們有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基地,學生可以到我們的創客空間、創新基地,學校和企業的聯合創新創業基地,到這裡來鍛煉鍛煉,鍛煉好了,如果說有創新的思想,形成創新的技術,完全可以自主創業。

特別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鼓勵100%的學生都走向自主創業,但是這裡面有一些確實創新有頭腦、有能力、會組織、敢冒險的學生可以在這方面往前走一步,我想,走出去這一步就是一片藍天。同學們將來在就業、創業方面,可以路子更寬一些。同時,我們也會創造出來新型的企業,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這實際上是一舉多得的事。

(責編:李依環、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