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對話高校代表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吳普特:瞄准未來農業發展 扎實推進一流農業大學建設

2020年05月27日12:55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孫競)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給西部高等教育帶來了新契機。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接受人民網視頻連線專訪,圍繞“瞄准未來農業發展,扎實推進一流農業大學建設”話題進行交流與分享。

人民網:作為人大代表,您今年帶來什麼建議?

吳普特:我今年帶到會上的有三個建議。一是關於發展健康引領型農業,支撐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建議。二是關於設立“黃河流域晉陝蒙能源基地生態修復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國家科技專項的建議。三是關於加強涉農高校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

第一個是關於發展健康引領型農業,支撐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建議。為什麼要建議國家發展健康引領型農業,因為國家正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建設健康中國。這一次疫情,包括2003年的SARS,盡管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是,都側面驗証了一個古語“病從口入”。農業生產的東西主要是植物產品、動物產品和微生物產品,也就是人們食物產品。如果沒有健康的食物,很難保証人類的健康。所以,如何發展健康引領型農業,可能是今后發展的方向。我們所說的健康引領型農業,是這樣一個概念,就是指以藥食同源理念為指導,在綠色農業基礎上,能生產出特定健康功能因子以及強化營養素的新型種植業、養殖業和相關生物產業。想通過發展健康引領型農業來助力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提供一個支撐。同時,這也是未來農業的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支柱。

第二個是把黃河流域晉陝蒙能源基地生態修復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列入國家科技專項的建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根據我們多年在黃河流域研究的結果,要實現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某些難點和重點可能在晉陝蒙能源重化工基地,為什麼這樣講?晉陝蒙能源基地是黃河流域生態最為脆弱的地區,也是多沙粗沙區和能源開發區,能源開發勢必會對生態和環境帶來影響。晉陝蒙基地又是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重要區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陝西時曾提出“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的指示精神,如果我們把黃河流域的晉陝蒙能源基地的生態恢復好了,它的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了,實現了生態和經濟的協同發展,那麼,也有利於黃河流域其他地區的問題解決。 

第三個是關於涉農高校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建議。今年國家進入脫貧攻堅決戰時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同時,我們還要做好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銜接。但是,我們目前涉農高校的學科、專業的布局與鄉村振興總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學科專業這方面建議國家做一些調整,同時建議在培養機制方面做一些改革,讓涉農高校的一大部分學生攻堅或者奮斗在鄉村振興這個大的領域。好多年輕人對農村農業了解的不深,國家在培養機制方面能不能做一些改革?比如涉農專業或鄉村振興領域的本科生,能不能像師范生一樣,實行國家公費,能不能再加大專業學位的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規模,鄉村振興還急需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此外,如何能把高水平的涉農人才留在鄉村振興領域,建議國家設立“后稷人才”崗位,崗位身份也可以是公務員,也可以是事業單位人員,通過在高校選拔一批德才兼備,同時又熱愛鄉村的知農愛農高水平人才,在縣鄉村三級工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

人民網: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給西部高等教育帶來了新契機。從學校出發,您覺得應該做些什麼呢?

吳普特:實際上我們現在面臨好多機遇,不僅僅這一個機遇。我們可能有五個機遇。

第一個機遇,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這個機遇。

第二個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我們學校在黃河流域、在黃土高原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基礎。

第三個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給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鼓勵涉農高校要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

第四個機遇,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時提出,中方願在陝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我們學校也承擔了三項工作,一項是組建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另一項是成立上合組織國際聯合實驗室,還有一項是建設上合組織農業大學。

第五個機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1999年9月11日由兩所大學和五所科研單位合並組建的大學,實行省部院共建機制。2019年是學校合並組建20周年,現在這個機制又延續下來了。去年,教育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陝西省人民政府7個共建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化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意見》。

我覺得這五項都是學校目前面臨的很好的發展機遇。學校怎麼樣發展?學校應該怎麼做?我們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現在也達成了共識,提出了一個“12345”的發展思路。

“1”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2”是朝著頂天立地兩個方向努力,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既要水平高,要卓越,同時,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3”是實施三大戰略,一是人才強校戰略,二是國際化戰略,三是信息化戰略。

“4”是履行四大學科使命,就是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鄉村振興。剛才,我說了為什麼要發展健康引領型農業,這不僅僅是一個食物的問題,而是整個農業今后的發展問題,是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問題。

“5”是力爭把學校建設成五個標杆。一是爭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標杆﹔二是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未來農業發展的標杆。因為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學校的定位是服務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三是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標杆。未來幾十年,30年甚至50年,鄉村振興是涉農高校服務的一個重要的支點、一個方向﹔四是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杆。“一帶一路”建設是國家戰略,也是實現國家從世界舞台的邊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個重大戰略﹔五是校地深度融合發展的標杆。涉農高校的學科應用性比較強,必須服務地方的發展。所以,我們要緊緊把握這五項機遇,圍繞“12345”發展思路,把機遇抓住,把學校建設好,朝著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方向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邁進。

到底怎麼來做呢?就是要聚焦未來農業。

什麼是未來農業?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應該是什麼?怎麼樣來發展?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雖然不知道未來農業到底是什麼樣,但是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未來農業有六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三產融合。我們現在要轉變一個觀念,未來農業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第一產業,一定是一二三產的融合,比如農產品加工、現代農業旅游等等,涉農人員所從事的產業也一定是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

第二個特點,主體多元。經濟主體是多元化的,有新疆建設兵團、東北的農墾集團,還有小的家庭農場、農業的企業和小農戶的經濟,以及農業的生產經營合作社,發展的模式、經營的主體都將呈現多元化的狀態。

第三個特點,綠色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再不能走那一種以過度的犧牲自然資源換來所謂的高速增長這個路子。

第四個特點,健康引領。未來農業的發展,必須走健康引領型農業發展的道路。

第五個特點,裝備智能。我們現在有14億人口,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也就三四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智能化的裝備,勞動力都不夠,所以,未來農業一定需要裝備智能。

第六個特點,全球配置。人類隻有一個地球,我們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個國家分布資源是不同的,有資源稟賦,有資源特性。比如我們國家現在還要去國外進口糧食,這也是一個全球資源的配置。

盡管不知道未來農業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們知道未來農業的特點,知道如何去探索未來農業的發展。所以,我們現在圍繞著一二三產融合、主體多元、綠色發展、健康引領、裝備智能、全球配置這六大特點,來布局、探索、研究未來農業到底怎麼發展。學校聯合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在西咸新區征了一塊地,通過學科交叉,來探索未來農業的發展。未來農業的發展,一定是要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道路,就是涉農學科一定要和理、工、醫、經、管、文、法結合,西咸新區既有西安交通大學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還有西北工業大學的翱翔小鎮,三所高校的學科交叉、融合,又會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來支撐未來農業的發展。

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背景等時代機遇下,加上七省部院局關於深化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意見指導,學校把未來農業發展的路徑、內涵探索好,結合鄉村振興的推進,來優化布局學科、專業,培養新型人才,培養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來支撐國家農業的發展,為實現兩個百年夢貢獻力量。

人民網: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作為涉農高校,如何助力脫貧攻堅?

吳普特:今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也是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涉農高校理所當然應該為脫貧攻堅做服務。這幾年來,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給學校安排,對接聯系陝西省合陽縣,也做了一些探索。我有這麼幾個想法。

第一,產業扶貧是最基礎的。現在就是要鞏固產業,隻有產業發展以后,這個區域的經濟狀況才能夠好轉,農民才能脫貧。

學校曾組織三千多名師生在2018年暑假、2019年寒假開展“鄉村類型與特征”調查。我去看望學生時,碰見一個村的老支書,他告訴我兩句話,我到現在記得都很清楚。他說,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出路在技術。我說你怎麼說出路在技術,不說在科技呢?他說,隻有技術才管用。我說那我理解了。我說怎麼不需要產業呢?他說沒有技術怎麼有產業呢?所以,依靠技術發展鄉村產業,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校這幾年在合陽扶貧,發展紅提葡萄、中草藥、蘋果等等,都是因為依靠技術發展產業才給當地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所以,一定要找准產業、鞏固產業,讓產業不斷地升級,讓產業能持續下去。

第二,要有人才,沒有人才不行。所以,學校當時和合陽縣聯合探索形成了“三團一隊”的服務模式,包括書記幫鎮助力團、專家教授助力團、研究生助力團,一個隊是什麼隊呢?就是合陽縣本土人才組建的“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通過我們的學生、專家到當地去做一些試驗、示范,培訓當地的人、留住當地的人才,這個模式就探索的比較好。

第三,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銜接的時候,我們還要培養一大批人才,不斷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提高鄉村的產業水平,使鄉村能得到可持續地發展。

第四,創新模式做好持續幫扶。學校今年和陝西的幾個高校也在探索集群化的扶貧模式,就是若干個學校聯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學科優勢,共同把鄉村振興做好。鄉村振興實際上就是做好三農問題,解決農業、農民、農村的問題。

我剛才說了,未來農業的發展,第一個特點就是一二三產的融合,需要多學科的結合,這樣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在當前的這種狀況下,我們還是不敢鬆勁,還是要把產業抓好,把技術傳給農民,然后通過培訓、試驗示范,帶動當地的一批能留得住的農民,讓他們掌握先進技術,把產業持續發展下去。最后,就是要通過涉農高校的努力,通過學科的交叉,給縣鄉村三級培養一些更高層次的人才,能引領當地落實鄉村振興發展要求的人才,然后把這項工作持續地推動下去。的確,這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但同時也是一個系統性的希望工程。

(責編:孫競、何淼)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