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馬雪梅:54個留守兒童都是我的孩子

2020年05月21日09:0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馬雪梅:54個留守兒童都是我的孩子

  寒來暑往,日晒雨淋,3年的時間裡,馬雪梅每天都奔波在鄉村土路上,圍著孩子們轉。她的孩子可真不少,足足54個留守兒童。除了擔任村干部,馬雪梅還有另一個身份——四川省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童伴媽媽”。

  2016年12月,馬雪梅第一次看到了“童伴媽媽”的招聘信息——愛孩子、19歲-55歲、高中及以上學歷。那一刻,馬雪梅的心動了一下,自己童年時的留守經歷像過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了出來,她決定報名,讓那些留守的孩子們多一份身邊的母愛。經過選拔和培訓,2017年3月,馬雪梅和團射洪市委簽下服務協議,正式成為一名“童伴媽媽”。

  馬雪梅上崗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全村兒童的家庭情況並建立了留守兒童信息檔案。她每天擠出時間,家訪村裡的100多個有未成年人的家庭,足足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完成任務。根據家訪了解到的情況,馬雪梅幫助沒有戶口的孩子上了戶口,給家庭貧困的孩子辦理了低保,還讓輟學的孩子回校讀書。其他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她上報到鎮上,請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解決。

  家訪過程中,馬雪梅了解到留守兒童謝詩悅母親去世、父親失聯,從小跟隨外婆生活,家庭無經濟來源,本人還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矮小症,醫療花銷很大,后期治療費用龐大。在最初的接觸中,因身體原因,謝詩悅對外界比較排斥,存在自卑心理,學習、生活上也有許多不良習慣。馬雪梅經常去她家陪她說話,開導她、鼓勵她,還邀請她到“童伴之家”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漸漸地,謝詩悅變得開朗活潑起來。現在,她的病情有所好轉,慢慢開始懂事了,成績也上去了。

  從兒時的留守兒童到成年后的“童伴媽媽”,馬雪梅百感交集,她太知道孩子們需要什麼了。這些孩子平時生活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很多孩子由於家裡老人年紀大了,照顧吃力,每天都是臟兮兮的,更別說生活習慣和教育方面的欠缺了。為此,馬雪梅竭盡所能關心照顧孩子們,在“童伴之家”跟孩子們一起玩玩具、做游戲,教他們唱歌,輔導他們做作業,在陪伴過程中教孩子們生活常識、安全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馬雪梅說,“童伴媽媽”的陪伴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父母關愛的缺失,無法代替父母在身邊的滿足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的陪伴,所以“童伴媽媽”的定位不是替代父母,而是督促父母履行落實監護責任。馬雪梅通過微信建立了本村留守兒童家長群,平時會把孩子參加活動的情況發到群裡,讓每個家長實時看到孩子在“童伴之家”玩耍學習的情況,切實感受到孩子的近況。

  馬雪梅還經常通過微信群與家長溝通交流,及時將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告知家長。通過溝通和交流,有3名留守兒童家長決定返鄉陪伴在孩子身邊。

  留守兒童杜媛媛,性格內向,平時不愛與人交流,馬雪梅就經常與她媽媽溝通,反復強調女孩子進入青春期,一定要有人陪伴,而“童伴媽媽”帶給孩子的關愛始終不及父母,希望他們能有一個人回來陪在女兒身旁。通過長時間的交流,最終,在2017年年底,杜媛媛的媽媽回到了孩子身邊。另一名留守兒童楊媛媛,經馬雪梅和她父母反復溝通,被帶到了父母務工的地方共同生活。

  這些成功的溝通,讓馬雪梅更加理解到作為一名“童伴媽媽”的意義,“‘童伴媽媽’的存在不僅要讓孩子們從此說話有人聽、煩惱有人解、孤單有人陪,更重要的是,要作為一根連接親情的紐帶,拉近留守兒童和他們父母之間的距離”。

  今年春節期間,射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射洪市上下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馬雪梅作為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一線工作中參與全村疫情防控,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西山坪村有村民1057戶,其中有100多個家庭有返鄉農民工。1月29日晚,終於完成了全村的宣傳走訪,沒有發現疑似感染的病例。馬雪梅鬆了一口氣,可馬上又牽挂起她的孩子們。第二天一早,馬雪梅拿著統一制作的防疫宣傳單、戴著口罩挨家挨戶看望留守兒童。她詳細了解孩子們的情況並進行登記,給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們講解疫情的最新情況和防疫知識,疏導孩子們的情緒,同時勸導家長盡量不要外出或者參與聚集活動。為了盡快完成走訪,不落下一個孩子,她把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兩餐,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對在“童心港灣”服務過的全部54名兒童的走訪,確定孩子們安全無異常。

  連續的走訪讓馬雪梅顧不上吃飯,腳也腫了起來,但她絲毫不覺得苦和累。馬雪梅做“童伴媽媽”近4年來,共計開放陣地近500天,開展活動420余場,精准幫扶解決留守兒童個人或家庭需求48件,共計開展家訪623人次、校訪261人次,關愛成效顯著。(王鑫昕)

(責編:李依環、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