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送教的背影真動人

賈豐豐
2020年04月30日11: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無論教學方式怎樣改變,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師者擔當

  

  小小黑板、稚朴臉龐,伴著書聲琅琅﹔田間、地頭、火塘邊,成了臨時課堂。這兩天,雲南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五印鄉岩子腳小學的13位老師火了:為了克服線上教學無法全覆蓋的狀況,他們自發組織分組,到當地25個自然村,給265名學生按時上課,踏著崎嶇的小路,迎著明媚的春光,一個個送教背影成了大山深處最美的剪影。

  老師的腳步,跨過了空間與技術的障礙,送去的是知識,更是愛。洋溢在孩子們臉上的燦爛笑容,回響在曠野間的書聲,共同交織成一幅充滿愛和希望的剪影。

  這也讓筆者想起了另外兩則新聞:今年58歲的浙江省常山縣東魯完小鄉村教師王金良,為了能及時掌握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他每天步行約30公裡,背著一隻粉紅色的雙肩包,到分布在4個村子裡的35名學生家中收發、輔導作業﹔還有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級中學的老師王靈霞,直播講題時,家裡停電並遲遲沒恢復,於是點起蠟燭,拿著手電筒照著卷子,用手機繼續給學生答疑解惑……

  浙江這位王老師雙肩包裡背的不只是學生的作業,更有為人師者的責任與擔當﹔河南這位王老師的蠟燭和手電筒照亮的,也不只是電腦前的小小一方,更有孩子們的未來。通過“身教”,讓同學們體會到“認真”“專注”的意味綿長。很多年之后,孩子們或許會忘了老師講的具體內容,但種在心底的愛,就像顆顆種子一樣,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萌芽、生長、開花,不知道會散發出多麼迷人的芬芳。

  這段時間以來,對於許多老師來說,既要完成備課、講課、批改作業等日常工作,同時還要適應新的技術、設備、環境,著實不易。但無論教學方式怎樣改變,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師者擔當。從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到借地蹭網的返鄉教師﹔從幕后的技術保障老師,到化身“群媽”的輔導員,屏幕上的他們,或妙語橫生包袱不斷、或語氣嚴肅要求嚴格、或反復叮嚀唯恐不細,其實不變的,都是對學生無私的愛。

  教育是用一顆心點亮更多的心,用一扇窗打開更多的窗。在這個特殊的春天,我們感謝這些充滿愛的故事,也期待更多愛被傳遞,更多心靈被點亮。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30日 13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