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上好“三堂課” 探索互聯網+職教體系

喬東亮
2020年03月31日10:5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上好“三堂課”探索互聯網+職教體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帶給高等職業教育巨大挑戰。這種挑戰不僅是把課堂搬到雲端,轉變教學方式,更是對構建互聯網+高職教育體系的全面要求。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以雲端“三堂課”為抓手,探索“三堂課”背后的教育服務體系,積極構建立足首都城市發展需要,適應首都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互聯網+職業教育體系。

  把握用戶思維 上好“網絡課”

  把課堂從教室搬到雲端,如何讓學生喜歡?如何保障教學質量?45分鐘教學時間如何分配?教師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在制定延期開學教學方案時以學生為中心,以雲端為師,以問題為導向,打造“一堂精彩的網絡課”。第一,以學生為中心,做好用戶調查。雖然是應對疫情的短暫教學方案,也要以00后學生為中心,把握學生需求。教師在上課之前普遍對授課學生進行了調查,馬克思主義學院還專門進行了覆蓋全體學生的疫情期間思想、心理和行為狀況調查。所有調查都是為了尋找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把學生在雲端高效地“聚起來”。第二,以個性化為導向,推進因材施教。00后學生講究個性化,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課程,甚至精細化到每名學生的網絡教學方案都各有不同。北青政堅持“先實驗后推廣”“多元教學保質量”的原則,各二級學院(中心)“一院一策”“一課一策”制訂教學方案,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創造性和主動性。第三,以雲端為師,強調豐富性趣味性。網絡教學不僅僅局限於45分鐘的講授,而是圍繞45分鐘構建的一門課程的教學資源的整合,其張力遠大於傳統課堂。大部分教師在授課前即上傳大量視頻等學習資料,給學生預習提供資源,雲上教學內容極大豐富。學校在強調豐富性的同時,還希望每位教師把網絡課程講得有意思。英語課上每位同學在線為經典動畫片配音,藝術類課堂用畫筆描繪抗疫“逆行者”都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師生共同求新、求知、求索,營造了師生共同“學起來”的氛圍。第四,以問題為導向,打造“四位一體”教學監控體系。雲端課堂如何管理?北青政制定了《春季學期轉變教學方式期間教學督導檢查工作方案》,構建校級督導、紀檢專員、二級學院(中心)督查及學生學情反饋“四位一體”教學監控反饋體系,建立教學情況反饋機制。以學院網絡教學監控中心為平台,開展針對13個教學平台和網絡直播平台在線教學工作全面的督導,全面了解師生遠程教和學的情況,專人負責收集反饋信息,從問題中總結經驗,從亮點中優化方案,保証在線課堂教學質量與線下學習輔導的實效。這堂“網絡課”讓全校師生都動起來了,全員育人的氛圍更加濃厚。

  突出職業特色 上好“實踐課”

  職業教育雲端教學決不能以單一的“講授”為主,還需要突出“技能”特色,上好“實踐課”。北青政各二級學院結合教學與實踐需要,精選實踐項目、強化校企合作、推進課賽融通、推出系列優秀作品。第一,精選實踐項目,解決現實問題。實踐教學強調項目驅動,北青政專業大多屬於文科,專業課程不約而同地與“疫情防控”關聯起來,運用專業所學讀、寫、拍、畫、創,提升學生創新性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信息傳媒藝術學院新聞採編與制作專業攝影課,以抗擊疫情為主題,要求學生邊學邊拍,用紀實攝影和視頻作品真實記錄疫情期間的事件和人們的工作生活狀態。計算機應用專業APP開發課,設計疫情病例數據統計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疫情動態的同時,強化專業技能。國際學院精選了“疫情期間出入境服務應急措施調研”作為實踐項目。第二,強化校企合作,增強從業感情。校企合作不僅能在線下進行,雲端也能夠開展。現代管理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照護課程,企業一線教師通過網絡實景授課,將學生帶入真實場景教學。在第二課堂上,把敬老孝老之心融入一封封書信,寄給老年公寓的老人們。與老人書信往來不僅是敬老孝老活動,更是別樣的校企合作。國際學院與北外在線開展“旅游英語”在線課程建設。疫情期間,校企合作的網絡平台搭建起來,學生在校企網絡平台上增強了對今后從業崗位的認知,從業情感建立了。第三,推進課賽融通,提升課程標准。疫情期間,青年工作學院青少年工作與管理專業的《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由外聘行業專家引導學生真題真做,第一課作品即被推薦給2020世界營會大賽組委會線上battle(爭論)﹔第三課作品有三例被用人單位選中作為疫情下青少年線上教育產品投入使用。隨著課程進展,共孵化出六個項目小組和創業團隊。行業專家對體驗教育課程和學生創作高度評價,並給予創業支持。國際學院把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導游服務)大賽要求植入課堂,實現課賽融通。信息傳媒藝術學院將《圖形圖像處理》《版式設計》課程教學與全民戰“疫”等主題圖像創意設計征集活動相融合,學生課程學習優秀作品即可選送參賽。每門課貫通一個比賽,不同比賽穿插於雲端,形成了“雲端小比賽,技能大天地”的學習環境。第四,推出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作業即作品,職業教育的課堂還是作品的生產基地。學前教育學院依托附屬幼兒園,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創新音琴舞美類課程實踐教學方式,結合實際指導學生創作抗擊疫情手抄報、編創幼兒健康教育歌曲與舞蹈,技能提升與理論學習雙翼齊飛。國際學院打造學生助教團隊,以交互式、浸入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前教育(中外合作)專業學生小組雲端完成中英文動畫片的配音和字幕工作。旅游英語專業學生在線完成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傳承中華文明,助力唱響中國聲音。國際學院也在諸多雲上實踐中探索了“六課”教改實踐:課程思政、課網同行、課証融合、課賽結合、課業互認、課創並舉。這一系列雲端實踐探索,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夯實了專業技能。

  加強思想引領 上好“思政課”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北青政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突出思想引領,將每一堂課都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課。第一,凝聚共識,上好“第一課”。“如何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在線上推動學業就業工作,新時代青年如何在疫情防控中貢獻自己的力量……”2月23日,在原定同學們返校報到的日子裡,學院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雲端“開學典禮”。4000余名師生相聚網絡開啟了“為祖國加油,為青年驕傲”為主題的“第一課”。第二,用好主陣地,講好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學院精心准備課程,結合疫情實際,進一步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形勢與政策課中進一步凝聚大家的思想共識。思政課教師袁宏鬆創建了“借助文字的力量”思政課公眾號。以疫情期間如何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宣傳疫情期間的英雄人物和先進事跡,如何傳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等為主題,發布文章。目前已發布近30篇高質量文章。第三,協同育人,推進課程思政。600多門課程,將每一門課程都加入思政教育的元素,需要發揮每個學院、每個專業、每位教師的積極性。人文素質教育中心精心設計大學語文課程,發揮文學的力量,通過《平凡的世界》《我的夢想》《鼠疫》等中外文學經典,引導學生充分汲取文學作品中的力量與信心,直面新冠肺炎疫情,致敬白衣天使、逆行英雄,反思責任擔當、堅守精神家園。信息傳媒藝術學院在新聞類課程中,結合武漢疫情的實時發展,將專業知識與學生的國家認同感、使命感、責任感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時代的力量,並且喚起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熱情。在專業素描課程中,創作抗疫一線人員畫像,以筆為槳,以愛為舟,表達每個人心中的敬意……這些課程有效地凝聚了師生的共識,思想引領深入到了雲端課堂。第四,三全育人,疫情期間貫穿“思政大課”。充分發揮班團會作用,全體學生撰寫學習心得,引導廣大學生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老師們在首課注重疫情防控與課程學習相結合,加強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班主任、輔導員、二級學院書記、院長等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障“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雲端落細落小落實,真正實現了“教學工作上線,學生工作入網”的網絡時代“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院長)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