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老師,我能為武漢做點什麼?”(行與思)

楊子強
2020年03月01日05: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老師,我能為武漢做點什麼?”這是特殊的“空中課堂”上,老師們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在把屏幕當講台的大學課堂內,高校師生分處不同空間,心卻始終連在一起。

  當操場上的五星紅旗在屏幕內冉冉升起,當教學樓的上課鈴聲從手機裡清晰傳來,很多師生不禁想起80多年前弦歌不輟的西南聯大,想起剛毅堅卓、知識報國的責任擔當。大學的使命始終未變——守護希望的種子,凝聚起“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磅礡力量。

  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系起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停課不停教”,更要與學生一起,以在磨難挫折中愈加堅韌的民族、在風險挑戰中不斷前進的祖國、在任何困難面前都無所畏懼的偉大人民為教材,以奮不顧身的白衣天使、逆向而行的解放軍戰士、堅守防線的社區工作者、爭分奪秒的科研工作者、挺身而出的戰“疫”志願者、在疫情一線筆耕不輟的新聞工作者、在最困難的時刻依然守護希望的普通人為教材,在分享與討論中加深對於生命的思考、對於成長的理解。

  如何對待生命、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運用知識、如何凝聚共識、如何發揮力量和優勢……這些問題不會直接印刷在試卷中,但卻是每一位青年在未來必須回答的考題。作為老師,我們要傳遞的,是相信生命應當得到尊重、相信理性可以戰勝恐懼、相信知識可以揭示規律、相信團結才能守住團圓、相信守護希望才能創造希望。

  而這些問與答、思與行,既是對愛人之仁的淬煉,也是對護人之責的考驗,更是育人之本的呈現。

  年輕時的記憶是一顆種子,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我們為年輕人埋下什麼樣的種子,就為國家“種”下了什麼樣的未來。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1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