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宅家上學 如何學出效果來

2020年02月18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老師,什麼時候開學啊?我都有點兒懷念學校了。”一個大三女生突然給我發來一個微信,文字后面還附帶著一行要哭的表情。透過這種表情和語氣,我仿佛看到了手機屏幕背后那雙求知的焦急的眼睛。疫情已經持續二十幾天,我原本比較壓抑的心情也陡然間增添了幾絲莫名的憂傷。大中小學延期開學已成定局,“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各個教育部門以及學校的師生們都開始忙碌起來。猛然間,傳統的、大家已經習慣得不能再習慣的到學校上學一下子變為“宅”在家裡上學,大家還能適應嗎?又該怎麼保証學生們學出效果?

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教學要素非常復雜。當教學場景突然大規模、全課程、長時段地從傳統的線下課堂轉移到虛擬的網絡平台,教學環境發生巨變,教與學的效果面臨嚴峻挑戰。往日教師和學生們面對面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難以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展現,師生在真實教學情境發生的相互之間的頭腦風暴和智慧碰撞也已變為網絡上單向度的教師“主播”。網絡課堂上教師難以實時把控每位學生的學習表現,同學們之間也幾乎不可能實現激情洋溢的“人頭攢動”式的小組討論與知識分享。既然“宅家上學”幾近演變為徹底的“網絡上學”,那麼,要保証“宅家上學”的學習效果就必須在努力克服網絡學習弊端的同時充分調整和統合教與學的關系、校與家的關系以及學生學習心理與學習行為的關系。

一切“教”必須為“學”服務

網絡教學狀態下,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出現了一個新的“屏障”就是網絡平台,所有教與學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於這個平台來展開,主要包括教學課件、學習材料、考核資料和班級管理等。據調查,隻有網絡平台操作簡單、界面友好和功能齊全時,網絡課堂對學生才有較強的黏性和吸引力。因此,為喚醒、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保証學生的學習效果,學校就必須在網絡平台的精心選擇和科學構建上、教師就必須在課件的形式設計與內容的合理安排上包括網絡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上多下功夫。

“校”與“家”應做到“琴瑟和鳴”

面對疫情,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頭等大事。疫情之下提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這既是教育領域抗擊疫情的有力舉措,也是“互聯網+教育”成果在特殊情景下應用推廣的一次大考驗,不僅要得到學校全體師生的大力支持,更要取得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可。城鄉地區的通信網絡、南北地區的溫度氣候以及各省市之間的疫情嚴重程度都有較大的差異,這給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生“宅家上學”帶來不同的影響。可以預見,在通信網絡比較滯后、疫情相對比較嚴重等地區,學生的網絡學習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顯然,要克服上述困難並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全力支持。事實上,包括學生的起居、飲食、運動和作息安排等多方面問題更是需要家長予以配合並做好后勤安排與保障。正是從這個角度而言,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者應該就有關教學工作做好與學生家長的充分溝通。

注重身心健康把“危機”作為成長的契機

一場疫情來臨時,人們通常都會感到恐慌和焦慮,一切尚處於成長期的學生更是如此。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正常心理反應,但如果反應過度,恐慌和焦慮持續存在,則有可能產生抑郁情緒、睡眠障礙、強迫症狀甚至壓力相關的軀體疾病等不良后果,最終導致不理智的行為。為此,必須適時強化社會支持系統,幫助學生改善認知、調整情緒,學會主動避免信息過載,適當隔離負面信息和情緒,把“危機”作為成長的契機。當學生充分認知重大疫情這場公共危機后,就會潛心“宅家上學”投入網絡學習。一方面,學生應盡早熟練網絡教學平台的使用和相關軟件的操作,提高互聯網學習的技巧與能力﹔另一方面,學生應在網絡專業課程、防護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做到合理的時間分布,始終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學習、生活和運動鍛煉的平衡。

(作者:李名梁,系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