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線上新學期挑戰高校傳統教學

2020年02月17日08:3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如今,不少高校都將2月17日定為“網上開學”的日子,在即將到來的“線上新學期”中,不少高校及時調整了新學期的教學方案,以保証“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學,延期不停研”。

對高校來說,無論是網絡技術條件限制等硬件條件,還是在線課堂對於教學效果的影響等軟件條件﹔無論是對新技術手段不甚熟悉的高校教師,還是對學習自控力有限的高校學生,這樣的調整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戰“疫”中,高校教學計劃緊急調整

“在調整教學安排上,我們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如何能讓學生恢復到一種學習的狀態。”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

2月5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上線的慕課和省、校兩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在慕課平台和實驗資源平台服務支持帶動下,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台、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証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傅綏燕表示,目前,北京大學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要求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導師開展遠程指導,學生靈活自主學習。做到“標准不降低、學習不停頓、研究不中斷”。待疫情解除學生返校后,可迅速切換為正常教學科研方式,確保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保証教學質量。

“我們將從2020年2月17日開始春季學期的教學工作。必修課老師應在2月17日前對前四周教學內容作出明確安排,並提前准備至少兩周的網絡教學材料。目前老師們都在緊張的准備中。”傅綏燕說。

在清華大學,2月6日,學校成立三個在線教學專家組和一個工作組,全面支持師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

據了解,清華大學要求所有春季學期理論課程按照原來的課程進度,於原定的2月17日開始進行教學。教學方式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在線課程的容量也與原來的課程容量一致。此外,學校將利用在線教育的優勢,以對教師教學習慣影響較小、操作較為簡易的雨課堂教學平台為主進行教學活動,疫情解除后即可切換進入正常教學。

在北京理工大學,為做好疫情期間教學工作,學校提出要著重把握“調”“錯”“優”“精”4個方面。

北京理工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張瑋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在課程安排要統籌協調春季夏季學期,從少到多、循序漸進﹔教學安排要合理實施學生錯峰到校、錯峰上課,根據課程性質科學安排教學周期,利用好智聯教室﹔課程內容要線上優選、優中選優﹔師資安排要堅持開設名師精課,實現優課精授。

“線上教學”,沒那麼簡單

隨著教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一些老師們發現,“網絡學困”(有網友將網絡教學中不聽話的學生稱為“網課學困生”——記者注)成了在線教學的難點。

“我最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北京市某知名高校的一位教授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從學校要求線上教學以后,他和同事們這段時間一直忙於學習各種直播和教學軟件。他表示,“這幾天自己和同事已經陸續開始嘗試一些直播課,直播時明顯感覺到很多學生都不在狀態,還有的學生在那邊放音樂、玩游戲。傳統課堂都很難留住學生們的注意力,更別說這種毫無約束力的直播課了。”

對於直播課的問題,在2月12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我們不提倡、不鼓勵、不希望、不建議各高校在疫情期間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要制作直播課。”

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的“猝不及防”的確給線上教學帶來了很多挑戰。

“對於線上慕課、線上錄播尤其是線上直播課來說,一方面,由於視頻互動軟件通常直接使用公共網絡,對網絡帶寬要求很高。當同時發起使用人數過多時,會出現音視頻卡頓、掉線、網絡延遲、程序崩潰等現象﹔另一方面,參與者使用的終端包括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不同設備,種類千差萬別,各門課的教學模式及場景復雜性和差異度也很高,如果要獲得良好的應用體驗,需要對有關軟件進行針對性的適配和優化,顯然當下很難馬上做到。”徐飛說。

談到學校對於調整教學安排的考慮,傅綏燕表示,“首先,不是每一個同學都有條件、有能力完全在線學習。另外,老師們以前都是在課堂教學,網上教學的經驗還是不足。此外,北大的學科范圍覆蓋很廣,文理、社科、工學、醫學全部都有,課程的類型很多,課程的特點也不同,所以我們決定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這可以分散網絡壓力造成的風險。”

傅綏燕介紹,如今北大開設了直播授課、錄播授課、慕課授課、研討授課、教室授課5種模式。本科選修課和研究生課程還可選擇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微信群等多種靈活的方式,

對於理工科高校來說,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對學校實驗室及相關設備器材的依賴度很高。這也給高校帶來了新的挑戰。

張瑋表示,如今北京理工大學探索創新“分類+分階段”的實驗教學方法,有序組織師生開展實驗教學。

“具體來說,計算機、仿真等能在線上開展的,鼓勵教師線上指導﹔確需線下進行的實驗教學內容,分階段進行,先由老師進行線上理論講授,學生返校后再進行線下實驗操作。同時,發揮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台優勢,挖掘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線上資源。”張瑋說。

大學生應抓住“充電黃金期”

在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長假”中,大學生應當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狀態,以適應“線上新學期”呢?對此,不少高校教師建議,大學生應增強自我約束力,適時調整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將“長假”轉化為提升自我的機遇。

傅綏燕表示,“假期裡,大學生難免會懶散一些,加上疫情的影響,學生情緒往往不太穩定。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即使在家也要保持和在學校一樣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即將到來的“線上新學期”,傅綏燕建議,大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把困難轉化成轉變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契機,對自己提出高要求,通過主動閱讀和學習,一方面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要多讀書,開闊思路,調整心態。

徐飛也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他表示,學校精選出100本經典書目,形成《上海財經大學2020年度通識經典閱讀推薦書目》,並於2020年1月1日發布。

徐飛指出,“利用疫情這個特殊的窗口期,大力開展讀書特別是經典閱讀,正當其時。學校明確要求學生寒假中在靈活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基於(但不囿於)學校推薦的書目,居家靜心潛心閱讀經典,‘悅’讀戰‘疫’。與其宅家沉溺於刷手機、打網游甚或發呆無聊,不妨尋求更健康有益、積極有為的生活學習方式。”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檀傳寶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大學生可以完成三種“學習”。

“一是專業學習,同學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理論補充、專業積累﹔二是拓展學習,例如看書、看電影、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網絡課程等,拓展自己的眼界﹔三是接受公民教育,通過這次疫情經歷,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批判性思維等公民素養。”檀傳寶說。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