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紀念荀慧生誕辰120周年 專家學者關注京劇人才培養

2020年01月13日10:1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郝孟佳)今年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也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荀慧生先生誕辰120周年暨荀風毓骨:京劇荀派表演藝術的傳承發展學術研討會”12日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辦。中國戲曲學院黨委副書記徐超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學術研討會,吸引更多專家學者關注荀慧生、孫毓敏,關注荀派藝術、投身“荀學”研究、推動“荀學”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走向深入。

荀慧生生於1900年1月,1968年12月逝世,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他一生演了300多出戲,代表作有《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並稱“四大名旦”。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表示,京劇表演流派是繼承性、創新性和時代性的辯証統一,是京劇藝術趨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戲曲美學精神的獨特體現。在風雲際會時代,京劇舞台流派迭起,大師雲集,荀慧生無疑是京劇表演藝術天空中最燦爛的巨星之一。

冉常建介紹說,荀慧生受業或求教於多位名家大師,打下了梆子、昆曲、京劇、青衣、花旦、閨門旦等多方面深厚藝術基礎。他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把繼承的知識和技術加以靈活運用,在固定的程式套路中注入人物個性化的生命和靈魂,最終創造了獨具特色與風格的荀派表演藝術。

孫毓敏是荀慧生的高徒,1959年孫毓敏進入荀慧生京劇團學戲,深得先生親傳。在數十年的京劇表演藝術生涯中,孫毓敏不僅學習和演出了眾多荀派戲,還根據荀派藝術的特點和自身的創作了《姐妹緣》《宋宮奇怨》《一代賢后》《痴夢》《獅吼記》等一系列新劇目。無論是學習荀派的傳統劇目,還是根據荀派的特點創造新劇目,孫毓敏都要結合自己的條件和理解,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對劇目和人物進行改進,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美妙的藝術形象。

孫毓敏在著書談藝術創新時曾引用了荀慧生1962年講的一段話:“為了追求一種風格,達到一種境界,直到現在,我已經60多歲了,總感覺距離目標還是非常遙遠的,藝術本身就是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事業,它具有這樣的魅力,讓人覺得自己永遠是一個年輕的求藝者,需要不斷前進。”

荀慧生先生的長孫荀皓說,孫毓敏所創的新戲新腔能做到舊中有新、新中有根,創新的根不脫離荀派藝術的風格和精粹,系統完整的歸納了荀派藝術的唱腔真諦。“我祖父過去常說一句話,‘要是學我就止於我,那就不好了’。”荀皓說,在這點上,孫毓敏先生也是聽了她師傅的話,才創造出既有荀派藝術風格和精髓又有她本人特色的新戲。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認為,荀慧生先生是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創立的荀派藝術推動了京劇藝術的發展,為中華戲曲留下了一份豐富珍貴的藝術財富。孫毓敏作為荀派藝術最優秀的傳承人,在繼承、推動、發展、繁榮荀派藝術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和杰出貢獻,使得荀派藝術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輝。

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說,如何傳承和發展是全體京劇人的共同話題,雖然在理論總結、人才培養、創新創作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的總結、研究、發現。

劉侗認為,在人才培養方面,雖然基礎教學不主張進行流派劇目准確的傳承,但是要打好基礎,在高年級的時候也應該用流派劇目、流派的方法、流派的風格對學生們進行熏陶。“十七八歲的孩子,品格、人格、藝德趨於形成,若錯過了時機,等到他們進到院團重新定位流派的時候就晚了。

劉侗建議,京劇教學應該從方法、理論、途徑、目標,包括教材方面作出更准確的科學的安排,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給予營養。與院團合作,搭建演出的平台,讓學生們多一些實踐的機會。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