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鄉村青年教師激勵思路需要四個轉變

吳志峰
2020年01月13日07:3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2019年9月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灣裡區羅亭鎮上坂小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涂悠悠彈奏鋼琴迎接孩子們重返校園。2016年,涂悠悠通過考試成為一名鄉村教師。3年間,她努力付出,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家長的認可。(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讀了前不久《中國青年報》教育圓桌版的文章《鄉村青年教師激勵的政策支點在哪裡》后,我認為,目前,確實到了要研討如何從政策層面上出台針對鄉村青年教師的一系列細化激勵和統籌措施的時候了。

在鄉村教師如何激勵方面,結合自身工作經歷,我提出“四個轉變”。

一、轉變鄉村教師補充讓剛畢業大學生唱獨角戲的思路

一直以來,鄉村教師的補充絕大多數來源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並期望這些入職后的新教師就此扎根鄉村,終身從教。這種思路有待拓寬或轉變。

由於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差距的存在,實際上從自身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來衡量,越是青年教師越不適應於鄉村環境。正如《鄉村青年教師激勵的政策支點在哪裡》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樣,青年教師的婚戀和人際交往正是需要沐浴現代生活陽光的時候,其之前在大學校園中所接觸的生活環境與鄉村環境差距很大,如果一畢業就到鄉村,生活和居住上的實際差別和心理落差打擊了其在鄉村從教的熱情和積極性。這也是近些年來一些地方教師招聘時報考人數不足或報考后又棄考,即使上崗后棄崗率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作為入職的重要起始階段,許多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有理想有激情有情懷,他們曾經是、現在是、將來依然能夠成為鄉村教師補充的重要源泉。但不能就此形成固化思維,把鄉村教師補充和年輕大學畢業生之間畫上等號或者是約等於號。

我認為,發展鄉村教育,補充鄉村師資應有效地發揮城鎮教師的作用,大力推選城鎮教師到鄉村交流輪崗機制。但這種交流輪崗不應該是被迫的,應該通過增加生活補貼、交通補貼及職稱、榮譽方面的激勵措施,鼓勵城鎮教師在自己適宜的時機內成為自選動作。

二、轉變鄉村青年教師向城鎮交流或任教渠道的思路

家校空間兩地化帶來的親情分割,不只是影響到身在其中的青年教師安心從教,更讓那些還沒有面對此類問題的青年也把到鄉村學校視為畏途。

青年教師到鄉村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奉獻,但不能一味地讓他們作出“犧牲”。即使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有足夠的意願扎根農村,也應該給他們一把通向城鎮學校、享受現代生活的鑰匙,要讓他們能夠順利便捷地向城鎮學校交流或任教,尤其是在他們擇偶、孕育、撫養教育子女、照顧贍養老人的關鍵生活節點或時段。照顧鄉村青年教師的常情常理,理應成為鄉村教育師資補充中重要的砝碼。

之前,許多地方的鄉村青年教師在體制內離開鄉村學校,大多是通過城鎮學校的選聘抽調。然而這種辦法最大的問題是不考慮被選聘抽調教師所在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現狀,是讓鄉村青年教師“甩手”離開,是一種逆向“輸血”,早已成為鄉村教育發展的“腫瘤”。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為此,建立鄉村任教服務期制度應該是一種值得探索的做法。鄉村青年教師在鄉村學校根據學校教學情況服務3到6年,服務期滿如果自身有意願,個人或家庭生活有需要,就應該可以安排通過交流或輪崗的方式到城鎮學校任教。

近些年來,在交通相對便利、生活較為繁華的小城鎮所在地為鄉村教師建設周轉宿舍,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建周轉宿舍應致力於為鄉鎮周邊各學校的鄉村青年教師服務而不是隻服務於鄉鎮本級學校。村小及教學點的教師宿舍由於缺乏專門規劃、條件艱苦、環境簡陋,應逐步取消。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樣的教師周轉宿舍,其功能就是“周轉”而不是終結。鄉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意願基本上都明確地指向更繁華一些的縣城或更好的城區,不能讓“周轉”成為他們絕大多數人的最終歸宿。因此,為鄉村教師在大一些的城鎮安家落戶提供優惠或便利,讓他們的子女入學享受一些傾斜政策也應成為對鄉村青年教師的激勵手段。

三、轉變鄉村教師職稱評定時其鄉村教育工作經歷體現不明顯的思路

近兩年來,許多地方在職稱評定細則更改時有這樣的體現,連續在鄉村任教20年或30年的教師在職稱評定時,可以不受學校職稱結構比例限制直接參評。這種措施的初衷是好的,然而由於鄉村教師在教學業績和教學榮譽上的“先天”不足,即便參評也不容易通過,成為分母的可能性更大。

如何做到鄉村教師在職稱評定上不吃虧?我認為,還要有更針對性的政策傾斜。比如,在職稱評定中,應當加大鄉村教育工作經歷的權重﹔對於課時量的要求也要考慮鄉村學校布局、學科特點、工作兼職等各類具體情況,在教學課時量要求上明確鄉村教師的特點,不搞一刀切。總之,要使鄉村教師在職稱評定上不吃虧,他們說起職稱,才有足夠的榮譽感和獲得感。

此外,還要仔細核定鄉村教育工作經歷和榮譽獎項的比例和分值關系,保証鄉村教育工作經歷的內在價值能夠彌補鄉村教師的奉獻和犧牲。或者按職稱評定指標的數量比例關系區分城鄉教師分別參評。

四、轉變單純把鄉村教師培養為“多面手”的思路

鄉村教師做“多面手”有利有弊。利處是便於學校的課程安排和師資配置,也是之前好多年來一些小學校和教學點不得已而為之的事。目前,國家財力相對充足,教育資源配置講究均衡化發展,這種利處可以被更符合辦學規律和教學理念的做法所逐步抵消或取代。弊處是有些教師就成了“萬金油”,說起來是“多面手”,可評優評模時,不是專業不對路,就是事跡不突出,職業自豪感、榮譽感和獲得感都嚴重匱乏。

針對小學科或稱之為課時較少的學科,如音樂、體育、美術等,應劃定一個相應教師走教的范圍或在學區內調劑使用,以此來努力體現其專業特點和專業價值,避免其出現過多的重心分離、精力潰散。

即使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教師,在一個學校內任教,也可在某個較長的時間段內,盡量採取學科教師跨班或跨年級任教的做法,使教師能夠多從某門學科的角度去拓展專業視野、提升專業學識,搞好專業發展。

(作者為農村基層教師)

(責編:何淼、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