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專家學者熱議愛國主義教育 激發新時代青少年的愛國情

2019年12月30日11:1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郝孟佳)“一是構建青少年整體化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二是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風景名勝文創產品設計、參觀方式的平民化、互動化、柔性化、多樣化改進。三是改革高中、大學的畢業典禮儀式,導入“精忠報國”的內容,邀請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杰出校友、大學生士兵現場演講。四是直觀祖國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在27日的“培養愛國情 砥礪強國志與祖國共成長”的交流活動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青少年工作系碩士生導師劉衛兵提出了四個觀點。

活動中,眾多專家齊聚,從多維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拉出了一個“任務清單”。隨著今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給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精准定位”。如何細化“綱要”要求,讓愛國主義教育在新時代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討論一直在持續。

用偉大成就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

“新時代的中國,到處奏響著愛國、奮斗、奉獻的昂揚旋律。新時代的中國,我們寄希望於朝氣蓬勃、奮發有為、肩負民族未來的青年一代。希望青少年一代人能高舉旗幟、面向未來、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讓改革的精神薪火相傳,讓愛國主義深植心田。”作為改革的參與者、見証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表示,中國改革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改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經驗。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原會長張天保認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題,教育的任務首先就是立德樹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青少年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懷和觀念。

張天保談到,要把立德樹人擺在前面,改變“教育就是單純傳授知識”的片面認識,提升家長教育理念,教育青少年在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要改革教育體制,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使青少年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發展,提升素質,樹立他們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堅定的意志和決心。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武韜分享了給自己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三個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代表中國少年兒童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永遠忘不了人民的喜悅和激動,人人眼睛裡充滿了淚水。1997年7月1日,我參加香港回歸儀式,我永遠忘不了零時零點零分,當我們撤下英國國旗升起五星紅旗時,有多少中華兒女當場流下了滾滾熱淚。2001年7月13日,我當時在莫斯科擔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在北京申奧宣布成功的那一刻,天空下起了瓢波大雨,數千名中華兒女聚集在大使館外,在暴雨中狂歡,淚水、汗水、雨水交融在一起,多麼令人振奮。”武韜激動地說。

武韜認為,要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激發廣大青少年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對人民的熱愛,讓青少年從小在心中萌發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把愛國主義與個人理想、目標追求結合起來,從小牢記“四個意識”、牢記“四個自信”,一步步成長為愛祖國、有理想、敢擔當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要特別重視對老少邊窮地區的愛國主義教育,把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向他們傾斜,讓貧困地區的每個孩子都能帶著美好的夢想飛得更高更遠,和城市裡的孩子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 武韜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石明磊表示,愛國主義教育是個重大、宏大的主題,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需要創新路徑和方法。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柱認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注意把握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在大的目標體系下精心設計遞進的分階段具體目標,層層深入,持續不斷開展﹔注意內容和形式的匹配性,內容和青少年年齡、心理、認知特點的適應性。要進一步加強陣地建設,創新豐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與實踐。要深化社會合作,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協同機制保障。把社會變成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愛國主義教育的“品牌意識”

用時下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破圈”。愛國主義教育要“破圈”,走出書齋,走出課堂,進入社會運行的各個環節。對青少年來說,潛移默化的影響莫過於品牌影響力,所以有專家提到愛國主義教育要有“品牌思維”,要用好校外一切可以團結的資源。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會長王富在談到利用好校外資源時說:“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五育並舉’,即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育教育。廣大教育企業,教育機構必須按照新時代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達到培養目標。”

教育部督導辦原副巡視員、國家督學、教育學會督導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程錦慧認為, 做好對少年兒童的價值引領工作,必須先取得孩子內心的認同感。要春風化雨,做好校內教育,讓少年兒童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浸潤愛國心靈,同時要開放共享,讓少年兒童在不同文明中汲取愛國力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原巡視員、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副會長鄭衛華表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要將青少年品牌影響力作為衡量企業品牌影響力、品牌價值的重要標准,企業在發展中要更加注重社會價值、社會效益,要培育出更多的質量過硬的青少年品牌價值引領企業。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品牌中國戰略研究院副理事長惲銘慶認為,作為品牌,應該傳遞立志、愛國、學習、修德、奮斗、實踐、創新和成長的正能量。

惲銘慶說,青少年的品牌要與一般的社會類的品牌有所區別,從根本上講,應該對青少年有專門的標准。青少年品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服務的供應方。那麼,無論是在產品質量、安全衛生、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應該有著最嚴格的限定,接受最嚴格的監管,時時刻刻處在社會大眾的目光中。所以,樹立一個品牌很難,做一個青少年品牌則是難上加難,但是要知難而進,時不我待。

從微觀文化中導入

上述活動中,《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起草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共青團中央全國“青馬工程”理論導師張智介紹,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於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青少年工作系碩士生導師、中國青少年研究會青年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劉衛兵認為,要從微觀文化中導入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轉化為青少年揮之不去的日常文化。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所有的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風景名勝都應該開發與愛國主題相關的文創產品,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形成耳濡目染的過程。

“青少年接受特定社會微觀文化的熏陶,自然就接受捆綁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的潛移默化,營造適合青少年主動接受的文化品牌,持續推進,避免簡單說教式愛國主義教育的審美疲勞。”劉衛兵說。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白雪峰認為,用好科技可以增強教育的效果。新時代談愛國主義教育,尤其要避免說教和灌輸,要通過愛家愛校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日常活動中。多年來,清華附中倡導“君子文化”,以“孝悌”為本,涵養君子修為,通過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白雪峰呼吁全社會共同努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的傾向,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的社會調研、文化體驗、研學旅行、公益實踐等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