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育人品質

2019年12月10日10:1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正在進入的第四個階段的標志事件,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頒布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強調通過綜合實踐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將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發展提高到新的歷史高度和時代起點。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等文件相繼出台,描畫出了教育發展的新布局,成為新時代我國不同地區、主體、形式和內容的教育體系、教育平台和教育從業者,結合自己崗位、優勢和特色有效開展教育實踐的指南。

高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育人品質,正是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國家教育戰略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基本定位。

同時,作為世界教育史上獨具特質的教育形態,綜合實踐活動以育人為核心,不僅符合青少年特點、深受青少年喜愛,還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重視實踐體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成長實踐帶動學生的綜合素質、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提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北京開放大學校長褚宏啟在分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何實現‘核心素養’培育功能”時說:綜合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這兩大超級素養具有獨特的作用,注重學生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課堂氛圍和良好環境。因此,它正是體現辦公平、優質和均衡的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亮點之一。

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將發展趨勢、教育政策、理論探索、主體定位、資源條件和實施規律等貫通起來,凝聚立德樹人、學科育人、知識引人、活動帶人、實踐促人、資源養人、文化化人和融合立人等教育價值和生命價值。

北京市高度重視實踐育人課程,並出台《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關於依托社會大課堂完善中小學實踐育人體系的指導意見》。作為從2018年5月起正式與北京市教委簽約合作研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新中心”),正是萬千校外教育機構中獨具歷史傳承、文化特色、理念精神、資源優勢和國際風范的國家級實驗性、示范性優質教育高地,肩負著開拓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實踐新局面的使命和責任。新中心依托體驗中心、藝術中心、演藝中心、幼教中心、交流中心五個業務版塊,按照“指導綱要”要求制定了《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學生教育計劃書(試行)》,以實踐育人為核心,研發了6大類、12小類、近300門課程。僅2018年,各類活動課程已經累計接待超過252所學校、11萬余青少年參與體驗。新中心形成大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服務全市實踐育人需求,不斷拓寬合作領域,為北京市中小學及幼兒園優惠提供藝術、科創、傳統文化等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促進新中心升級發展,整體提升育人層次和水平。

在與北京市教委合作的京劇實踐體驗項目中,新中心凝聚了包括中國戲曲學院在內的高等院校,文旅部百姓戲曲館項目組等社會團體,北京小學、豐台一小等中小學校,以及孫毓敏、江其虎、顧玉杰等京劇名家的各方力量,從“感受京劇、體驗京劇、創造京劇、展示京劇”四個環節全方位開展京劇實踐育人,從藝術進入美育和文化,再到“五育並舉”,引導學生尊重內心、展現自我,在充分實踐中最大程度地轉化為教育價值和生命價值,實現青少年兒童快樂生活、幸福成長和健康發展,成為校外教育領域一次高站位、高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發探索,對新中心乃至北京和全國各地區,都有較好的啟發作用。

隨著校內外教育合作、融合與共享的發展趨勢,繼續謀求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和社會教育等更全面、廣泛而深刻的合作,高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是更好更多地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也應是新時代教育天地裡的一道獨特風景。

(作者:蔡穎,系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藝術中心主任)

(責編:實習生(黃鈺瀾)、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