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特教老師張俐:生命和失語孩子緊緊相連

2019年09月24日09:30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原標題:痴情守護33年的特教老師張俐:生命和失語孩子緊緊相連

張俐,江西省南昌市啟音學校校長,18歲畢業后自願從事特教工作,至今已33年。作為特教領域的唯一代表,入選10位2019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作為特教領域的唯一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啟音學校校長張俐光榮入選10位2019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從事特教工作33年來,張俐既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的母親,為聽障孩子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

1986年,18歲的張俐帶著美好的心願,自願申請來到南昌市啟音學校(原市聾啞學校),當了一名特教老師。

南昌市啟音學校的學生來自全省各地,入校時隻有七八歲。學生年幼自理能力差,擔任班主任的張俐就到學生宿舍幫他們整理衣被,把他們換下的臟衣臟鞋和床單被套帶回家洗干淨、縫補好。學生病了,她就帶著去醫院看病、打針。在她任班主任期間,抽屜裡學生的病歷也像作業本似的有厚厚的一疊。遇上節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帶上水果、糕點到學校看望學生或把學生接到自己家裡。

為了最大限度幫助聾兒消除殘障影響,回歸社會,聾校老師會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很多人以為聾校上課,老師隻要比劃不必發聲。殊不知,為了讓學生發音說話,特教老師付出了多少艱辛。在健全孩子隻需帶讀三五遍,而這裡的孩子需要的時間是十幾倍或幾十倍。

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學校從北京購置了一套語訓設備,給當時擔任語訓教學的青年教師張俐壓擔子,要求她一定要在聾兒語訓方面干出一點成績。當時她班上共13名學生,上午主要是教學和集體語訓,下午是單訓時間。為了保証語訓效果,她規定每名學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鐘的面對面單獨訓練時間。20分鐘雖然不算多,但13名學生加起來就是4個多小時。一天下來,她總是聲音嘶啞,咽喉腫痛,下班回到家也不願多說一句話。

為幫助學生學會發音,她上課時總帶著小鏡子、小紙片﹔為幫助學生發准音,她總把自己的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有時把他們臟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臉上、鼻旁、脖子上。記得在學習舌根音時,幾天以來隻有兩三名學生掌握了,她特別著急。在單訓時,她盡可能地把臉貼近學生,希望學生能看清她發音時舌頭的位置和形態。一次在輔導周茜同學時,孩子學得很專心,用手捧住張俐的臉,忽然她把手指伸進張俐的嘴裡,觸摸張俐的舌頭。說起這一幕時,張俐坦言:“孩子這樣做是不自覺的。這也提醒了我,或許這種觸摸是最好的方法。”張俐連忙讓她用肥皂把手洗干淨,然后繼續用這種觸摸方法,使學生在短短的十幾分鐘裡掌握了“g、k、h”發音。

在張俐眼裡,學生和自己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隻要孩子需要,做母親的有什麼不能忍受和給予的呢?她說:“隻要學生願意,我就能忍受他們把手指伸進我的嘴裡。”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的訓練,張俐教的學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對話,有的可通過看話進行口語交流。她帶的班是學校的語言訓練模范班,經常接待外省、地、市、縣聾校教師聽課。

從事特殊教育,不但要對聾兒進行智育,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聾生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張俐鼓勵孩子正視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強、自信,要做身殘志堅,殘而不廢,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做思想工作,她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度迷戀網上游戲,精神萎靡不振的全斌杰同學,在張俐的耐心教育下,精神面貌終於煥然一新,他說他的理想是考上大學。高中畢業時全斌杰同學終於如願以償。張俐班上許多同學都樹立了和健全人一樣上大學的理想和目標,有的學生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文明學生,有的學生在市中學生運動會、省殘疾人運動會上拿獎,有的學生在省書法美術作品大賽上拿名次。整個班的學生都呈現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

2018年7月,張俐成為南昌市啟音學校校長,她又以校長的身份審視著現今的特殊教育現狀,思考著學校要如何才能更好地為殘疾孩子服務,要給予這些殘疾孩子怎樣的教育引導、怎樣的成長設計,才能讓他們在學校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從18歲時投身特教,對張俐而言,33年的特教之路,如今並未至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記者 劉旭)

(責編:實習生(張楠)、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