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大國的高分答卷

趙曉霞
2019年09月12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左上圖: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這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圖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門一側近影。
  百度圖片
  右上圖: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博雅塔。
  劉 陽攝
  下 圖: 2019年6月7日,全國各地高考開始。當天正值端午節,圖為在貴州從江一個考點,考生手舉粽子寓意“考中”。
  新華社發

  1949年

  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向工農開門。

  1977年

  高考制度恢復。

  1985年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

  198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

  1993年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印發,確立了教育事業發展目標。

  2010年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

  2018年

  全國教育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文盲率高達80%,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0%,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隻有11.7萬人。”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教育困局。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1.7%,小學淨入學率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8.1%。”這是2018年中國教育的亮麗“答卷”。

  鮮明對比折射出中國教育事業的滄桑巨變。70年不懈努力,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走過了很多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兩三百年的歷程。

  70年來,面對“如何辦好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這張考卷,中國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新中國成立之初,提高全民族素質迫在眉睫,發展教育事業被擺在突出地位。改革開放后,國家逐步把普及義務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198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有了更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到2000年,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質量,在世界上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位居前列,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簡稱“兩基”)的目標。現在,城鄉已經全面實施免費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被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

  隨著義務教育夢想的實現,在突破歷史和應對現實之路上,中國各個教育領域都發生了深刻變革,教育面貌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支撐這一變化的重要力量是不斷增大的教育投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鄭重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比例要達到4%,2012年,該目標得以實現並保持至今,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夯實了基礎。

  70年來,教育公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無類”。這一教育理想在新中國變為了現實——通過逐步在全國城鄉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實施傾斜政策等措施,全國城鄉兒童、青少年和人民群眾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機會、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促進教育公平,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成為助推器。在線課程超越了時空限制,為學習對象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和新型靈活的教育模式。大規模在線課程(慕課)已從面廣量大的公共課、通識課,逐步拓展到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驗課。

  70年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從單向需求轉向合作共融,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

  2016年5月,中國留學生何江作為學生代表登上了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台,不僅展示了中國學生的精神風貌,也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正是通過像何江這樣的中國學子,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

  走出國門的中國學子人數在不斷攀升,2018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高達66.21萬。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學子選擇到中國留學,其中不少借孔子學院打開了赴華留學之門。孔子學院自成立以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視作“中國教育和世界教育合作的結晶”。

  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國在世界教育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為國際教育的發展,特別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教育現代化的路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國家強則教育興,教育興則國家強。70年櫛風沐雨,中國教育事業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為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快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今天,中國正推動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為人的全面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堅實的戰略支撐。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