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孩子的“官念” 需要正確引導

王思敏
2019年09月11日09:12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據媒體報道,開學季,家長和孩子們滿懷興奮和期待,同時也夾雜了各種焦慮和不安。某小學學生家長圓圓媽媽就向記者表示:“班上25個同學,23個成了班干部,我家就是沒入選的之二!我和她爸都是985畢業,這樣的結果讓我們很崩潰。”對此,圓圓媽媽決定跟老師溝通。第二天,圓圓告訴媽媽:“我已經是班干部了,老師讓我當領讀員了。”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其喜怒哀樂牽扯到父母心情,甚至影響到家庭氛圍。站在圓圓媽媽的角度,孩子比較優秀卻不是班干部,內心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背后,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孩子當不當班干部,父母是否應該如此看重。筆者以為,比起能否當班干部,孩子能否正確認知當班干部的深意,其實更為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發展、渴望進步並得到他人認可的心,這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需求。教育者對此要科學認知、充分利用、正確引導,需要將孩子這種渴望被關注、被認可的心理,轉化為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責任感的動力,同時教會他們淡看失敗,學會祝福同學,即以平實的心態去做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在這一方面達成共識,做好本職工作,引導孩子看到班干部有擔當、有能力、有責任感的一面,而不是將之作為彰顯權力、擁有崇高地位的象征,一心讓同學敬畏自己,刷存在感。

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合理設置班干部的崗位,在推選班干部人選過程中採取公開、透明、民主的原則,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接受良好的身心鍛煉。從現實來看,沒有必要為了滿足學生想當班干部的心理,來一次“雨露均沾”式的任命。一個班級真的沒有必要有那麼多的班干部,人人“官帽加身”反而會造成班干部本身所具有的責任意味有所淡化。相反,讓真正有能力、有威信、有熱情的學生擔任班干部,能激發班級向心力,也能讓其他同學看到榜樣的力量,進而潛移默化地高標准要求自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成長。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班干部這一職責。在認同孩子想當班干部、積極尋求進步的心理之同時,引導其學會為優秀同學加油助威,認識到做班級普通一員也能為班級做貢獻,也能產生自我價值。如果能以淡然的心態看待班干部評選,同樣是一種優秀的表現。從這種角度看,報道中的家長如願以償后,“比自己升職加薪還開心”,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顯然有強化孩子“班干部情結”的嫌疑,並不見得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有益。

面對社會上對於權力與地位過於推崇的不良風氣,教育者有必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官念”,在其心中及早埋下服務他人和甘為綠葉的觀念,這樣更有助於孩子內心的平衡,培養內心有愛的人。成功做到了這一點,教育也算是取得一大進步。

(作者系山東省滕州市東郭鎮田庄小學教師)

(責編:何淼、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