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治理“掐尖兒”招考須建立利益協調機制

徐冬青
2019年08月21日09:23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近日,有媒體以《整治“掐尖兒”招考,要動真格》為題發表文章:一些地方的中小學生家長反映,有的中學通過校外培訓機構組織小升初考試選拔﹔學校的“掐尖兒”式招生,迫使小學生在四五年級就參加各種課外班,校外補課之風盛行。

細看報道,原來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門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不能令行禁止。例如,記者在各大城市採訪調查時發現,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允許優質初中自主招生,或在執行國家政策時打了折扣。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實明確規定:“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証書証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初中“掐尖兒”顯然破壞了教育公平,影響了教育生態,擾亂了正常的辦學秩序,屬於制造教育恐慌和焦慮的不良行為。

而且,“掐尖兒”是對其他不“掐尖”初中的一種不公,其結果是導致“老實人吃虧”。而惡性競爭導致的無非是兩種結局,要麼卷入“掐尖”的惡性循環之中,要麼推卸自己的辦學責任,給了一些學校辦不好學的借口。那麼,如果是公平競爭,沒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傾斜扶持,學校辦學口碑有了好壞優劣之后,是否就可以“掐尖兒”了?依舊不能,因為作為公益事業的學校,如同醫院不能選擇病人一樣,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也不應以生源為轉移。

因此,地方政府在發展學校時,應當運用均衡和非均衡兩種手段,在均衡與非均衡之間尋找張力,使當地學校保持一種有差異的均衡化辦學,而不是通過“掐尖兒”使學校分成三六九等。對於處於人生發展關鍵期的初中生來說,如果學校因“掐尖兒”導致提前分化,人為地超前學習,甚至與商業利益挂鉤,不利於此階段學生的正常發展。這種學生分化、學校分層、機構分利、家長分裂的惡性循環必須得到理性治理。

應該看到,“掐尖兒”背后有一定的地方因素,或者說是一種趨利化的選擇。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在面對生源流動和變動的不確定性時,在區域意義上如果鎖定不了好生源,帶來的往往是好生源的域外流出。而這樣的流失,往往會帶來區域整體教育質量的下滑。因此,一些地方不約而同的選擇是,實施非均衡發展策略,通過集中辦好幾所初中,使“肥水不流外人田”。

表面上,“掐尖兒”破壞了教育生態,並帶來較強的教育恐慌和焦慮。但強制性的自上而下的圍追堵截的治理方式,並非長久之計。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於建立一種內生於社區或教育集團的、有著寬容理解共生內涵的、旨在美好共同生活的共治機制。為此,作為遏制當前辦學環境惡化問題的權宜之計,需要堅決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規定,但在“下猛藥”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如何建立利益協調的對話、協調機制。在這個意義上,國家推行的社區化、集團化辦學,需要進一步走向共同治理的格局,真正將問題放在更微觀的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協商討論,建立微觀的學生入學協商協調機制,而不是僅僅靠“搖號”導致“碰運氣”的無奈之舉。

(作者系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實習生(黃鈺霖)、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