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媒介融合召喚高校為自己“代言”

楊文軼
2019年08月19日09:08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高校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職責,更有必要思考如何做好主題教育活動的宣傳工作。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進入5G商用元年。5G的普及,即將帶來的是流量的裂變式增長和信息的無時差同步,也為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對於身處公眾關注焦點的高校而言,抓住信息化革命的時代機會成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明確定位特色和應對外界輿論的必由之路。

8月2日,2019全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研討會在大理大學召開,來自全國170余所高校的教師參與到了會議當中,共同交流來自一線的高校宣傳工作開展經驗,探討媒介融合背景之下,高校如何為自己“代言”。

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

大理大學背靠蒼山主峰,坐望洱海漁舟。校園內地勢層層拔高,拾級而上,極目望去,便可縱覽依山傍海的全景。大理歷來是白族人聚居之地,白族人崇尚白色,而會場便設在這樣一所白色的建筑之內。

“教育事業的育人‘初心’如何更好地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結合起來?如何更好地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有更好的教育’的期盼?教育事業的強國‘使命’如何為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教育強國的內涵?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是什麼?如何進一步凝練聚焦?與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關系是什麼?高校宣傳工作的‘初心’‘使命’是什麼?如何在學校層面和國家層面更好地服務於育人根本、強國大局?”清華大學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覃川用九個問號,啟發了與會者對如何拓展深化教育事業“初心”“使命”的思考。

去年年底,清華研工部組織拍攝、宣傳部協助傳播的“我和我的祖國”快閃實錄視頻,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三日內全網播放量超過了2200萬。

為了做好“本科教育質量年”的主題宣傳,武漢紡織大學組織了“紡大育人”“教育教學新作為”“建功青春 有你有我”三大專題,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報道了學校的學術活動、教學改革和典型人物,在學生間引起了很大的共鳴。“主題教育宣傳就是要深入了解校情,圍繞主題活動方案,根據學校實際,策劃推送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態度的深度報道。”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認為,關鍵在於統籌理論和輿論、文明和文化、內宣和外宣、線上和線下,整體謀劃、協同推進,把主題教育活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故事承載著真理,是國家的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要跨越文化障礙,講故事不是編故事,要真實立體全面、豐滿自然生動、身邊鮮活易懂。”2018年來華留學生已經達到49.2萬人次,中國已經成為了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北京語言大學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展明鋒認為,要借助來華留學生搭建起的中外人文交流紐帶,講好中國故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完成中國立場的國際表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高校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職責,更有必要思考如何做好主題教育活動的宣傳工作。

高校校報如何自救

“加入當今受寵的新媒體平台還得注重編輯排版設計的美觀的話,那麼,受到冷落的校報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顧版面的顏值了。‘版面顏值’是校報自救的一種好方法。”校報作為高校曾經的宣傳主陣地,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地位日漸失守,廣東校報協會副理事長曾建平從版面圖像化、風格雜志化、編排模塊化、提升留白意識、增加專題專版五個方面,講解了校報顏值的打造方式。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更要銳意求變,增強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廣東高校校報好新聞增設“專題類”“標題類”獎項,每年在校報年會上舉辦校報版面展示,用展板形式或者會上放映形式,展示每所學校的版面,互相交流學習,每隔兩到三年舉辦“好論文”評選活動,年會上做學術交流,並以廣東高校校報研究會名義設立課題申報項目。

1958年,毛澤東在《湖南師院報》上發表《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多年之后,《湖南師院報》轉身為《湖南師大報》,承載的歷史記憶和校園文化,卻不曾改變。“高校校報的個性在哪兒?我認為,在於它的價值與標准,在於它的校園標識與文化氣質,說到底,在於它在社會評價體系和廣大師生員工心目中的權威性與文化性。”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委員晏昱提出,制作“傳播盆景”不如制作“傳播大餐”,要在全新的媒體變革當中守護價值、捍衛標准。

“無論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如何深刻變化,內容為根本的理念時刻不能動搖。沒有深度策劃,就沒有強大的原創能力,沒有足夠的公信力、影響力、競爭力,不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根本,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就沒有基礎和根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宣傳部部長沈劉峽認為,做好高校新聞策劃需要手裡有料、腦裡有弦、眼裡有活、心裡有數。

除了常規的動態報道和加強選題策劃之外,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還緊緊圍繞學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中心任務,堅持每兩個月在校園網和學生記者團例會發布宣傳報道提示,為順利推進各項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樹立校園主流媒體形象。

新媒體堅持內容為王

“我一直主張內容渠道決定論。傳播媒介技術會改變新聞傳播的閱讀方式,我每天都能從手機上看到推送的新聞,終端變革會加快新聞傳播的速度,以前發稿時態為昨天發生,現在都是今天、一小時前、一分鐘前。但內容渠道不會發生改變,這才是內容生產最重要的基本功:策劃、採訪和寫稿。”“教育頭條”總編輯鄭超認為,新聞終端不會改變做新聞的方式。

即便在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傳播的關鍵要求。然而,好的內容也需要有好的表達形式相匹配,才能夠達成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如何用吸引人的形式將有質量的內容傳達給更廣大的受眾,成為了高校新媒體人思考的問題。

清華大學出台了一系列宣傳工作相關文件制度,全面啟動新聞宣傳工作改革,與媒體高層建立直接溝通渠道,成立形象建設與傳播專家組,建立多個跨部門的聯席會議機制,面向基層單位明確新聞宣傳負責人職責,推動設計新聞專崗,將校報《新清華》和清華新聞網合並為採編中心,邁出了媒體融合的堅實一步。

“目前很多高校的新聞生產架構乃至人員配備都還是前網絡時代奠定的格局,當務之急是破除畛域,實現流程再造,整合內部力量,施行一體化運作。無論平台千變萬化,信息是同源的,要根據不同平台的特點,對同源信息施以不同的個性化加工,立體展示、矩陣推進。”上海財經大學的新媒體宣傳注重視覺傳達,無論是網頁、海報,還是通知、周邊,在設計上都極盡美觀之能事,帶給讀者豐富的感官享受。宣傳部部長章益國介紹,這離不開優秀的團隊,和給予團隊自由創作的空間。

做好高校新媒體宣傳工作,要善用矩陣的擴散力量。中國海洋大學以提升全民海洋意識為目標,牽頭成立了中國海洋文化新媒體聯盟。目前,中國海洋文化新媒體聯盟形成了覆蓋6省70萬余人的海洋領域新媒體傳播矩陣。

今年畢業季,“#高校為8400名畢業生定制專屬戒指#”的話題一躍而上為微博熱搜榜第二名,閱讀量超過1.3億,西南石油大學由此成為眾多網友口中“別人家的大學”。“要跳出宣傳部來思考、謀劃和推動宣傳工作,超越新聞發生了就報道、熱點來了就宣傳、輿情來了就應對的格局,還要經常性地審視與地方及兄弟高校在宣傳工作方面的差距,學習、借鑒別人的好思路好方法。”西南石油大學宣傳部部長易聯樹提出,要主動與學校職能部門或學院合作,“有預謀”地策劃有傳播力的新媒體宣傳選題。

《中國教育報》2019年08月19日第3版

(責編:實習生(王子文)、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