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湖南農大博士團15年服務2000余村鎮,幫扶農民增產增收

湖南博士團幫扶農民 15年服務2000余村鎮

2019年07月23日09:12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湖南農大博士團15年服務2000余村鎮,幫扶農民增產增收 “一幫就是三五年,問題不解決不撤隊”

“我們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還是個零,大家發展的願望很濃,希望專家們給我們村指導一下。”“你們村水資源和林業資源比較豐富,可以考慮水產養殖和林下經濟。”……這是一場村干部與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之間的對話。

湖南省漵浦縣牛溪村是一個貧困村,全村1910人,60%以上為瑤族,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2戶439人。近日,湖南農業大學博士團“三下鄉”領隊專家胡毅一行來到該村,為該村指導產業發展。他們承諾:“隻要村裡確定產業項目,湖南農大就一定會提供技術、資源支持。”

牛溪村是湖南農大博士團15年來服務的2000余個村鎮中的一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湖南農業大學便高度重視博士團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先后開展了“雙百富民工程”“大學生與農民雙向素質拓展”等活動。特別是自2004年以來,該校每年暑假都會組織30支以上由專家教授牽頭,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體,高年級大學生共同參與的科技服務團隊,精准幫扶農民致富。

“我們暑期‘三下鄉’,每次都全校征集項目立項、資助,每確定一個幫扶點都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而且一幫就是三五年,直到問題精准解決,不解決不撤隊。”湖南農業大學團委書記覃紅燕說,湖南農大依托自身專業學科優勢,組建博士團赴各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現場技術指導、專題調研等精准幫扶活動。15年來,學校博士團共組建團隊400余支,足跡遍布重慶、廣西、江蘇、山東和湖南等省份,參與研究生達3500余人。

花垣縣新科村,是一個有11個自然寨的苗族聚居村落,貧困人口佔全村人口的33.9%,2014年人均收入僅2800元。該村苗文化底蘊深厚,隨處可見身著苗服的村民和保存完好的村寨建筑,無奈但又幸運地被隔絕在喧鬧的都市生活之外。

2015年7月,湖南農業大學派出12名專家、22名博士碩士組成的“博士團”,帶著果樹、蔬菜、食品加工、規劃設計、畜牧、農業工程等領域的專項小組深入調研,確定了新科村“黃桃種植+休閑旅游”的休閑農業生態觀光產業發展思路。

在湖南農業大學幫扶下,該村先后引進和組建了花垣縣神筆生態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新盛種養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250多畝,發展錦繡黃桃、酥脆棗生態果園基地1000畝,種植紅香椿、辣椒等特色蔬菜150畝,青蛙、稻田魚水產養殖100畝,林下孔雀、土雞土鴨年產達5000羽,放養山羊1000余頭。

2016年,全村實現整村脫貧,先后榮獲湘西州先進基層黨組織、鄉村旅游示范村、花垣縣文明村、同建同治建設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沅陵縣是湖南農業大學“一幫就是三五年”的另一個典型。沅陵縣是湖南面積最大的山區縣,林下雞是當地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2013年以來,湖南農業大學長期派遣科技顧問和博士團隊精准幫扶林下雞養殖,舉辦各類培訓和講座30余場次,累計1500余人次參加了培訓。目前,沅陵縣林下生態土雞養殖龍頭企業有3家,林下雞專業合作社12家,年出籠生態土雞210萬羽、銷售雞苗180萬羽。

“博士團的工作解決了當地農民的技術難題,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提升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體現了農字號高校的初心。”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弘說,湖南農業大學將始終堅持農字號高校以“農”為本、服務“三農”的基本定位,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助推鄉村振興,在農業現代化中發揮更大作用。(陽錫葉)

(責編:實習生(曹雯)、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