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倍速生活”下,是充滿斗志的“猴急”一代

2019年07月22日08:4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大學生活被學習和學生工作擠得滿滿當當,常常讓廣播電視學專業的王軍利覺得自己是在“與時間賽跑”。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數不清的會話消息。”攝像機固定機位拍視頻時,不忘打開電腦改稿子﹔吃午飯時,順便打開視頻App看綜藝﹔洗澡時,聽聽相聲……王軍利一直在努力實現生活效率最大化。

近日,高校傳媒聯盟向全國1021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80.8%的受訪者表示“有過事情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恨不得一天當作兩天用”的經歷。

為不誤多件事選擇“倍速生活”

早在大二開學時,王軍利就已經過上了“倍速生活”。作為班級團支書的他,同時還要參與學校青通社選題策劃。因為學生工作太忙,王軍利身邊時刻帶著一本1.5厘米厚的本子,有什麼事和處理問題的靈感就馬上記下來,偶爾想到一些新穎的工作內容和形式,就先在本子上打草稿,再找空閑時間具體立項策劃。

壓縮睡眠時間是王軍利實現“倍速生活”的常用方式,床邊的小台燈和電腦,和他一起在深夜裡見証了優質視頻的誕生。學校110周年校慶期間,他曾一度忙到凌晨3點。

“每個人都會選擇一條成長的路,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好。”選擇快節奏的生活其實是王軍利的本意,他不願在慢節奏中消磨意志。

高校傳媒聯盟調查發現,49.36%的調查對象看電視劇等視頻會倍速播放,81.39%則會邊吃飯邊做別的事,34.97%有過邊洗澡邊玩手機的經歷。但“倍速生活”在人們身上的表現,遠遠不止這些。

早早就把南京農業大學作為考研目標的江西女孩王詩涵,也在今年的6月深切地體會到了“倍速生活”的狀態。根據她的描述,在與時間爭分奪秒的過程中,不僅刷牙的時候要聽晨讀英語,就連上廁所,也要拿著《戀戀有詞》的精縮版小本背幾個單詞。

一邊是清晰的、必須嚴格執行的考研規劃,一邊是急需交接的學生工作,王詩涵常常“恨不得把一天的時間掰成兩半用”。

“其實考研初期的安排不算緊張,但6月是學生組織換屆季,一些部門工作和學習時間沖突,我就隻能在每天碎片化的時間裡完成當日的學習任務,或是在深夜‘加班’。”

與此同時,擅長芭蕾的王詩涵還被老師邀請參加學校“招生視頻”拍攝工作,負責一段3到5秒的鏡頭。盡管時間很短,但從服裝准備、動作設計,到一次又一次排練,王詩涵花費了近一個禮拜的時間。因此,上午和晚上“駐扎”考研教室,下午就在辦公室和舞房來回奔波,成了她6月的常態。

不只是她自己,在王詩涵眼裡,身邊的大多數同學都在“倍速生活”。做好未來生活節奏會更快的准備的她表示,很羨慕電視劇裡那種效率很高、看起來很酷的職場生活。

王詩涵口中“高效的職場生活”,正是王鑫當下的工作狀態。

“別提了,最忙的時候,我兩天跑了五場發布會,你知道五場發布會是什麼概念嗎?”每每提到“時間不夠”“工作忙”的字眼,選擇了北漂生活的王鑫就有一堆“苦水”要倒。

王鑫在大學裡擔任社團負責人,平日裡要參與各種校園活動,原以為自己可以和“北漂節奏”無縫銜接,但接踵而來的工作安排還是讓他有些發愁。

“平時工作在寫稿,坐地鐵要寫稿,就連上廁所也要拿手機刷刷熱搜,看看行業內的最新動態。追熱點就是在和時間賽跑,你稍微晚一點,讀者就會選擇比你更高效的文章去閱讀。”早已學會了在生活各處尋找選題的王鑫,已經在常用的編輯器裡做好了幾套模版,以備不時之需﹔而為了在發布會后搶首發,他也慢慢養成了提前做好功課的習慣,避免了在撰稿時再手忙腳亂找資料的情況。

“一倍速”承載不了更豐富的生活

徐永亮在“倍速生活”中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適應方式。初入職場時,多方面的約束和領導下達的各種截止日期的要求,讓他感覺職場的忙碌和校園的緊張有著很大的不同。

“比如說一些項目合作和工作對接,都是接踵而至的,又很復雜。”這讓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對此,剛踏入職場的徐亮笑稱,自己目前的狀態大概是“劍尚未配好,出門已是江湖”。

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徐永亮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生活方式。走路時,他會打開專門下載的聽書App,用聽的方式了解時事新聞,以及學習有關自己研究的領域的知識和行業動態﹔吃飯時,他會梳理一些事項的推進方法、提醒自己相關的注意點﹔晚上洗澡時,他會像“電影回放”那樣,復盤一整天的學習和工作, 反思做得不好的地方。

福建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高永芳,是一個“多重身份”的大忙人,過著名副其實的“倍速生活”。

她讀大二時,作為班裡的團支書,需要完成上萬字的一份立項總結報告。這份報告不僅對文字質量有要求,封面設計、排版風格也需要仔細考慮。除此之外,她還要和班長一起處理班級裡零散瑣碎的工作。每天踩著門禁時間回宿舍的她,在室友都已響起平穩的鼾聲時,還要在幽微的台燈光下處理工作。

“連續忙一兩個星期后,我就會給自己留出一個晚上的時間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過,高永芳似乎沒有讀一本厚書的完整時間,她評價自己“越來越浮躁了”。但是提及“倍速生活”,高永芳很有成就感。“快節奏生活很好,但必須是在我的掌控范圍內,我不喜歡被外力強制改變的忙亂。”

對河北一所高校的准醫學研究生李躍來說,自從大三到醫院實習開始,生活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一些。在醫院裡,邊接護士台的電話邊打印報告、邊吃飯邊看病歷成了常態。除了查房、上手術等等必須專注的工作,同時讓手頭的兩三件不用動太多腦子的事同時進行,有助於幫他盡快完成一天的工作。

盡管李躍沒有刻意地讓生活變得充實,但生活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每天早上7點到科室,看病歷、化驗、看醫囑、等上級大夫查房、處理病人的情況,如果當天沒有手術,晚上6點可以下班回學校。但很多時候,他要配合醫生手術,結束時間和預期中的晚飯都要往后不定期推延。

正是因為屬於個人的時間變得拮據,李躍更希望能好好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最近他正在學日語,回到學校一邊吃晚飯,一邊還能背上幾個單詞。他還會一邊洗澡一邊聽歌,等車、甚至等電梯的時候,都要掏出手機看看。現在的他總是體會到小時候不能理解的時間的可貴,碎片化的時間一丁點兒都舍不得浪費。

在王鑫眼裡,“倍速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接受的信息量還遠遠不夠。倍速看劇、一心多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表示,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多信息,比如說喜歡發語音卻不喜歡聽語音,因為語音不能快進﹔喜歡刷短視頻或者快進看劇,因為希望更快地知道結果。

找到與“倍速生活”的最佳相處方式

其實,徐永亮在本科時就曾過著“倍速生活”。大二時,電子信息專業的他大膽嘗試,在學校的支持下,研究起有關腫瘤細胞篩查的課題。他還召集學校其他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和他一起,成立了創業團隊,幾年來過關斬將,參加大大小小的創業比賽,獲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本科期間,學業、創業、比賽等各種各樣的事情讓徐永亮過得充實忙碌的同時,也讓他付出了一些代價。有一次,甲方要求徐永亮的團隊在一個星期之內給出解決方案,而恰巧這個項目比較困難。徐永亮帶著團隊用7天的時間收集材料、集體調研,絞盡腦汁地設計“最完美合適”的方案,但最后卻沒有得到對方的認可。當時的他還被朋友評價“特別沒有形象”,因為每天白天在外奔波、風吹日晒,晚上還要加班熬夜,狀態很差,“倍速生活”一度讓他崩潰。

“人不可能一直處於斗志昂揚的狀態。”后來,徐永亮再遇到壓力大的時候,就會到操場去跑圈,或者直接環校跑,“大汗淋漓的時候整個人被放空了,然后腦回路就會重新變得清晰起來”。他因此喜歡上了長跑,還去跑了全程馬拉鬆。

相比於有些人在事項冗雜時會有選擇地放棄,徐永亮有著自己的堅持。“我需要給自己留足時間跟自己對話,調整完之后才能更好地上路。”

徐永亮不反對也不提倡“倍速生活”。在他的理想狀態下,工作是必須的,但不能佔據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他希望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同時還能有精力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

王鑫不再覺得難以適應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變。“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最夸張的時候還是5月底的那個周末,臨時飛去上海,在不同的地方參加了5場發布會,我寫了一個通宵的新聞稿,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倒頭就睡。”工作了近半年的他已經慢慢適應了“北漂節奏”。

“高效率地完成一項任務”其實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當別人都在加速時,你卻保持原速,這也是一種落后不是嗎?”王鑫認為,其實更多時候,不是我們選擇了“倍速生活”,而是這樣的生活選擇了我們。

王詩涵笑稱自己是“猴急”一代,同一時間做兩件或多件事是一種很正常的生活狀態。“現在的日子過得快,快遞、外賣都快,但我們還是覺得慢。快或慢其實是一種選擇,有的人選擇一生做好一件事,而我選擇嘗試更多種可能。”

(文中王詩涵、王鑫、李躍為化名 實習生 羅希 見習記者 畢若旭 福建師范大學 黃董卿)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