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從“招分”到“招人” 需做多重准備

2019年07月09日08:5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近年,高校招生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錄取分數線然成為高校最顯性的指標之一,其影響力不啻教學和科研方面的重大獎項。對於高考改革以及與之伴隨的招生改革,多數招生辦工作人員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歡迎新高考,因為招辦多年來做的都是“招分”而非“招人”的工作,分數是錄取的唯一依據,社會輿論也將高校簡單地按照文、理科分數線“排座次”,高校不堪其擾。在新高考下,錄取分成了若干小類進行,分數線的比較失去了標准的唯一性,其關注度和影響力都隨之降低,招辦有了一定的“招人”機會。但另一方面,新的錄取模式讓招生工作變得更為復雜,若干專業或專業組分別投檔錄取,加之招生宣傳、計劃編制等需提前進行,再增加綜合素質評價等考核方式,以各高校招生辦目前的人員配置很難應對工作挑戰,高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會大幅增加。

作為貫通大中學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高校招生理應有更大的格局。

招辦首先要充分認知和積極參與高考改革,在保証教育公平和接受監督的前提下,爭取一定的招生自主權,嘗試進行多元錄取。同時,高校亦須認識到,作為公益性教育機構,所承擔的任務不只是為自身招攬生源,同時還起著引導高中教育方向的作用,出口決定入口,怎麼考、怎麼招,決定了高中教育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努力,甚至一定程度決定了基礎教育的辦學方向。時下社會關注的頗多的自主招生,本是打破唯分數的一種嘗試,但總體看各校的規模都很小,比例也很低,而隨著自主招生政策的調整,今年在規模比例、招生專業、門檻條件、考核過程等方面,都較往年更為嚴格。筆者在此建議各方要堅持改革定力,科學分析,對於出現的問題在繼續深化改革中解決,勿回到靠分數決定一切的簡單模式中。綜合素質評價在一定范圍內要勇於嘗試,同時對提前批、大類招生等,要充分探討其合理性及共性因素,盡量避免“一校一策”。其次,招生辦要努力構建全員參與的招生工作體系,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建設。校領導、學院領導、教師、管理干部,都要參與到招生工作中,發揮各自角色作用。在招生一線與考生和家長多接觸,可以了解考生為什麼選擇和為什麼不選擇,再將這些有價值信息反饋到學校和各學院具體實踐中,服務於學校人才培養的工作主線。同時,要盡力調動二級學院的積極性。南開大學在制定分專業招生計劃、實際錄取、入校二次選拔、大類分流以及轉專業等環節,通過增加彈性和流動性,調控各學院學生人數,促使學院更為重視培養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紛紛主動改革,採取措施吸引學生和留住學生。

面向未來,招生辦還需做好准備,迎接轉型挑戰。招生是培養的前置,高水平大學的招生應該為培養階段選拔更適合的生源。通過新高考進入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多,生源知識結構多元化,培養階段也應做好應對。高校更需依據自身特點,增加選擇機會,在大類分流、轉專業等方面給學生提供更多可能。因此,未來的招生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水平,能夠根據學生特點,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和專業的建議。

此外,高校招生還要有健康的工作氛圍。在給予高校一定程度招生自主權的同時,須加強事中監管和違規處罰力度。高校更應珍惜“招人”機會,在申請審核和筆試面試過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同時,高校間要避免惡性競爭,一線咨詢過程中,經常有考生與家長表達“某某高校與我們簽訂協議保証進入某實驗班”,“某某大學已同意給獎學金,請問你們有什麼優惠措施”,部分高校承諾給予的“優惠政策”,使得部分考生及家長在同類型高校中不停地“談條件”,使招生有點兒“變味兒”,應該加以制止。(金柏江)

(作者系南開大學招生辦主任)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09日 14版)

(責編:實習生(王子文)、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