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中改革意見 逐步改變“以分取人”傾向

教育部發布會解讀推進普通高中改革意見,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教材,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2019年06月21日00:3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6月20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在這一近日發布的文件中,包括了推動高考綜合改革,推進選課走班,要求高校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的傾向等內容,並明確各地普通高中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減少高中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高一學生參加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

  新京報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這一文件被稱為新世紀以來出台的第一個關於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各地制定新課程實施方案

  《意見》提出,課程實施上,各省(區、市)要結合高考綜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並將遴選一批新課程培訓基地學校和教材實施示范區示范校。

  課程管理方面,學校要合理安排三年各學科課程,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和理化生實驗等課程。加強特色課程建設,積極開展校園體育、藝術、閱讀、寫作、演講、科技創新等社團活動。

  此外《意見》提到,要強化體育鍛煉,修訂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及評價辦法,使學生掌握1至3項體育技能。

  減少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

  關於教學組織管理,《意見》表示,要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興趣特長,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

  同時,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提高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

  《意見》也提到,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嚴禁組織有償補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減少高中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加強考試數據分析,引導改進教學。

  素質評價作為高招重要參考

  《意見》還指出。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試由省級統一命題、統一組織實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技術科目和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省級統一考試。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

  高校招生錄取考試科目則實行選考,考試內容為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高校招生改革方面,《意見》要求,進一步健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逐步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的傾向,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意見》稱,高等學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基本需要,結合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學生選考情況,不斷完善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

  解讀1

  推動改革 破解“唯分數論”難題

  昨日,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稱,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要堅決克服簡單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傾向。

  呂玉剛表示,普通高中教育在整個教育的鏈條當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一些學校存在著“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問題。“這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一個難點和熱點,亟需通過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來加以破解和應對。”

  在《意見》中,對普通高中學生的選課走班、教學組織、綜合素質評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見》特別提到,要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都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

  呂玉剛表示,這能夠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要堅決克服這種傾向。同時要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試題形式、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和加強命題能力建設,推動提高命題水平。

  解讀2

  政、語、史編寫審查工作基本結束

  針對新教材的實施問題,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介紹,目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准和教材的修訂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普通高中三科(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編寫審查工作也基本結束。

  申繼亮表示,今年5月份,除政治、語文、歷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幾個學科修訂后的教材目錄已經發布。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的編寫審查工作也基本結束。

  記者了解到,目前普通高中教科書中,除語文、歷史、政治三科由教育部統編外,其他學科教材版本各異,各省市也有差異。

  申繼亮稱,新課標提出每一學科的核心素養,還提出了學業質量標准,明確每一門課程到底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有助於規范教學,就是不要超綱、不要盲目趕進度,也為考試命題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依據。

  此外,申繼亮提到,新的課程強化了對於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要求。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是一門必修課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都要修。“在高中課程裡,綜合實踐活動是14學分,我們總共畢業學分要求是144分,佔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佔分最高。”

  解讀3

  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實現千元以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馬嘉賓稱,確定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撥款標准是此次意見中的一個亮點,到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是能夠實現的。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目前個別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准,還有一些省份標准過低,新課程實施和新高考綜合改革對普通高中的師資保障和教學設施保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國辦印發的《意見》中提到,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特別提出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准應於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

  馬嘉賓介紹,目前個別省份還沒有制定相應的標准,還有部分省份出台了標准,但是標准比較低,難以滿足學校日常的運轉需要,還有個別省份有標准,但是沒有落實到位,經費沒有到學校。

  馬嘉賓表示,現在全國有30個省區市制定出台了生均公用經費的撥款標准,其中大部分省份的標准是在800元以上,其中部分省份在1000元以上,還有個別的省份達到2000元以上。“總體上看,各地通過努力,到2020年達到1000元以上的最低標准是能夠實現的。”

  同時,《意見》也考慮到了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允許確實有困難的個別地方適當延后至2022年前實現。此外,《意見》還提出要完善成本分擔機制,使高中學校有更多經費用於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師培訓、信息技術的應用。

  ■ 專家說法

  引導高中回歸育人為本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李建民表示,這是我國新世紀以來首個針對高中階段的改革方案,對於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指出方向。同時,我國普通高中教育也進入到一個內涵發展階段,亟待通過全方位的政策調整整體提升教育質量。

  李建民強調,此次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培養體系的全面布局,以及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此外,課程建設、組織管理的支持、學生指導等,也是育人方式變革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意見》也提到減少高中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加強考試數據分析,引導改進教學。對此,李建民認為,“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教育本身,而是很多社會性因素映射到教育中而產生的結果。此次《意見》出台對破除“唯分數論”具有積極作用。

  李建民認為,政策文件實際上是想引導高中教育回歸到立徳育人根本任務上來,不過重看待分數、以追求升學的邏輯安排教育教學。當然,高中教育新生態出現還需一個過程。

  關於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玉國表示,此前國家一直沒有標准,這次指導意見是在定標准,必須要達到一千元。這是一個核算成本的問題,就是為了保証高中事業的發展,使高中學校有更多的經費用於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師培訓、學生的文體活動以及學校日常運轉等方面中。

  綜合素質評價強調寫實

  對於《意見》出台,王玉國認為,高中教育相關政策一直以來相對薄弱,把普通高中教育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塊,而不是放到基礎教育裡,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王玉國認為,在評價中加入體育、加入品德,特別是強化綜合素質培養,實際上就是有意識地在破除“唯分數論”。把綜合素質評價用起來,對於破除“唯分數論”是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的。

  王玉國指出,綜合素質評價包含因素很多,比如家國情懷、創新思維等等,這些東西有些是無法用分數來衡量的。“每個高中學校記錄的東西不一樣,什麼都往裡放,高校用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記錄的內容真實性也無法判斷。”

  此次《意見》中,明確了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並且強調“誰使用誰評價”,其中高中學校做評價的時候更多強調寫實,而不是一個量化的打分,寫實的內容高校在招生時可以看得到,再做衡量和評價。這個系統建立起來以后,綜合素質評價就會更好地用起來。

  新京報記者 馮琪

(責編:白宇、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