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把思政課講台分一半給學生

——記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勇

2019年06月19日08:39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人物篇

一個普通的周五上午,在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新教學樓的一間大教室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勇走下講台,信手打開學生課桌上的課外讀物,進行援引和講述。當天,該校哲學2017級和社會學2017級兩個班的學生一起學習課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劉勇洪亮而充滿激情的聲音,盈滿了整個教室。敏捷的思維、精准的闡述和豐富的信息,讓他如同一塊強大的磁石,牢牢吸引著所有學生的目光。

從教22年,劉勇一直堅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作為一名黨員教師,他把理想信念教育貫穿課堂內外,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實踐教學上,勇於創新、敢於變革,使自己的教學有魂有魄、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情有意,讓思政課堂真正“紅”起來。近日,他又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百人巡講團”,即將奔赴國內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巡講。

嵌入時代內容,堅定學生信仰

“完整的五四精神究竟是什麼?不僅是我們熟知的民主和科學,而且還包括愛國、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說,愛國是核心,追求民主、進步和科學,其本質都是為了愛國……”陽春三月,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一間可容納100多人的階梯教室裡,座無虛席、鴉雀無聲,隻有劉勇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教室裡回蕩。

這是劉勇在上一門全校思政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自1997年留校任教以來,劉勇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先后承擔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幾乎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課的教學工作。

多年的教學實踐,讓他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也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特色。在教學內容上,突破教材框限,與時俱進地嵌入時代內容,是劉勇教學上的一大特色。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江蘇共有5位思政課教師代表參加,劉勇是其中之一,這讓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劉老師給我們上課時,和我們一起重溫了那段風雲激蕩的歷史,重點講述了五四精神的內核。”社會發展學院2017級學生邵亞偉說,這不僅讓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切的認識,同時也激發了勇做時代新人的青春壯志。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舉行后,劉勇又第一時間將會議精神傳達給學生。“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劉勇認為,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政課必須因時制宜,不斷延展教學內容,適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紅色”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進一步堅定信仰。

“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五四精神、中美貿易爭端、孟晚舟事件、“網紅”現象……在劉勇的課堂上,一個個最新理論專題和社會熱點話題被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劉勇的思政課基本都是100人以上的大課,上課學生來自多個學院和專業。為了吸引學生,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劉勇別出心裁,從學生的專業出發,精心准備講課內容。

學生們都說,劉勇老師的課每年都不一樣,有的學生一聽就是很多年,怎麼也聽不厭。“課堂信息量非常大!劉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是廣征博引、趣味盎然、知識面寬廣,讓我們既覺得過癮,又不敢走神,生怕自己錯過了精彩內容。”現在江南大學從事思政工作的桑鴻波表示,從本科到研究生,劉勇老師的課,他追了7年,並由此對思政教育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畢業后選擇了現在的工作。

正是憑著這種課堂的“與時俱進”,劉勇先后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7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領航·揚帆”培養對象等稱號,成為江蘇高校思政教學創新的標杆。

創設“對分課堂”,讓思想火花在激辯中迸射

對分課堂、講授討論“五五開”、高效、熱烈……這些詞語是學生們對劉勇課堂的客觀評價和真實概括。

“對分課堂”是近年來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樂學善學、批判質疑、勤學反思等素養。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揚州大學就開展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主體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劉勇在他的思政課上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成效顯著。

揚大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葉敏芝,從讀本科時起就是劉勇的“粉絲”,去年被保送研究生后,又選上了劉勇開設的“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她看來,劉老師的課堂充滿了開放性,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課堂教學也充滿了自由討論的魅力。

“把講台分一半給學生,這是劉老師一直以來的做法。” 葉敏芝介紹,每一個教學單元,劉勇都會提前半個月布置討論主題,可以選擇他設定的議題,也可以圍繞主題自定。每一堂課,基本是“四六開”,劉勇用一半多的時間主講和評點,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學生討論。

“火不撥不亮,真理不辯不明。”在劉勇的課堂上,觀點相悖、討論激烈是一種常態。小組之間、同學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經常會展開辯論。有一次,一名學生在和劉勇辯論時,因為太投入,甚至現場拍了桌子。

但恰恰是這種自由寬鬆的氛圍,讓思想的火花不斷迸發生長。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2017級研究生姜彥楊說,正是一次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討論課,讓她萌發了結合家鄉南通家紡城的實例,對東部沿海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情況開展了深入調研,基於此的一項研究獲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立項資助。

劉勇是愛鑽研、愛琢磨的人。他說,從傳承理論灌輸法,到互動式教學、新媒體教學、情感教學、案例式教學,再到對分課堂,追求的是一個有棱有角、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情有意的課堂環境。這種追求也獲得了學生的認可,近年來,劉勇每年評課滿意率都在95%以上。

與此同時,他還深入思考教學得失、不斷進行總結提煉。幾年來,先后發表教學論文10多篇,參與出版教材3部﹔2015年入選全國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一項成果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門課程獲江蘇省優秀課程,多次榮獲揚州大學優秀教學獎。

倡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現實關切中“明理”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對此,劉勇深有體會。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2016級研究生王懷信是劉勇的研究生。本科學金融的他坦言,跟隨劉老師讀書的這3年,是他學習最累、收獲最大的3年。

“累的原因,一是跨學科,學科背景差異太大,需要補的課太多。二是基本沒有寒暑假,假期都和劉老師一起,參加各種實地調研和文獻調研。”王懷信說。

2017年的暑假,在劉勇的資助下,王懷信在北京待了一個月,圍繞“全球治理”研究方向,在各大圖書館等進行文獻調研,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撰寫論文12篇,10篇發表在學術刊物上。

“理論學習,隻有與現實緊密結合,才能催發出勃勃生機。”劉勇認為,實踐是思政課堂的有效延伸,隻有構建“習得—提升—轉化—踐行”的全流程無縫對接的教育教學體系,學生在關切現實、親身參與中,才能真正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干。

每年的寒暑假,劉勇都比平常更忙。利用假期時間,他組織學生赴全國各地開展實踐活動和課題調研,了解國情和社會,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

為了給學生更多的現實指導,劉勇還將微博、微信、播客、微博客等新媒體引入自己的教學。

2014年以來,每年學生選課結束,他都會建立兩個微信群:針對本科生的理論研習群和針對研究生的理論研學群。這樣的群,他已經建立了近20個。

微信群的建立,讓劉勇的思政課有了現實延伸,也成了師生間交流的“紅色渠道”。在這裡,劉勇不僅回答學生的理論問題,還引導他們正確看待一些社會現實。

前兩年,一些網絡大V濫用網絡公知力,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這一現象,在劉勇建立的2016級研究生研學群裡,引發了熱烈討論。劉勇和大家一直討論到凌晨一點鐘,對一些錯誤觀點進行了批判,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引導大家正確看待網絡大V現象。

“思政課不是簡單的滿堂澆灌,而是要將信仰點燃。這需要思政課教師付出更大的耐心。”劉勇說。

(責編:王子文(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