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專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培養“碼農”的

熊璋 陸海豐
2019年06月10日10:3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信息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IT成為一個備受青睞的熱門行業,“碼農”、“程序猿”、“攻城獅”和“IT民工”等自嘲稱號應運而生,成了程序員的代名詞。程序員的高薪收入往往是大眾討論的焦點,IT編程也引發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關注。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早學早受益,家長們紛紛把孩子送進各種校外編程輔導班,少兒編程課外培訓市場變得越來越火爆,各級各類比賽層出不窮,少兒學習編程、拿個不知道有沒有用的証書的現象比比皆是。

教育部2018年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2017年版)》(下稱新課標),明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可以肯定的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培養碼農的。

碼農是一種職業

“碼農”是一種寫計算機程序代碼的職業。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個行業對於計算機應用的依賴正在持續增強,設計、建設、使用、維護和保障等各個環節需要大量的碼農參與其中。國家統計局編制的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僅“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的就業人數就有395.4萬人,在統計的19個行業中排第13位。這一系列數據充分說明碼農已不再是鳳毛麟角的崗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一種職業。

在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為133150元,排第2位的金融業的平均工資為122851元,高收入必然伴隨高負荷和高風險。年輕碼農不斷加入,專業知識必須持續更新,很多碼農已跨入這個行業,就立即面對降薪或失業的風險。

競爭在碼農職業體現的尤其明顯和殘酷,行業跳槽率極高。2019年有針對中國程序員的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26萬多名碼農的男女比例接近15比1,35歲以下佔93.3%,沒有跳槽經歷的佔17.6%,跳槽1-3次的佔58.8%,工作十年以上的碼農佔比僅為9.1%。

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不斷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變著職業需求,對碼農的需求一定會增加,但碼農不是未來職業的全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報告稱,未來全球大概有3.75億人口將面臨重新就業,涉及到創意工作、技術類工程師、管理類以及社會互動類的崗位需求增長明顯,研究人員、護理人員、建筑師、教育者、技術專家和藝術工作者等,都將有大量的需求。因此未來的職業種類依然眾多,而且還會誕生許多新的職業。碼農是現在和未來的職業之一,但肯定不是未來職業的全部。

是不是碼農,都要有信息素養

信息化時代對學習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又提供了無盡的信息基礎。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信息素養的界定,包含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信息素養不再是簡單的鍵盤輸入、軟件操作和編程訓練,而是上升到意識、思維、創新和責任層面。編程是一種能力,不代表編程者具備計算思維、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擁有科學面對現實問題、綜合利用多學科方法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在數字化工作環境中游刃有余地獲得效率和成就感。信息素養是未來各種職業從業人員的必備素養。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發展對人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作為當今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網絡強國的戰略支撐。自上世紀計算機問世以來,信息技術推動了社會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設與發展,並逐步構建出智慧社會,重塑了人們溝通交流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不斷改變人們的思維與交往模式,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已經超越單純的技術工具價值,成為信息社會人人必備的新的思想與文化內涵。

共享協同合作的工作模式離不開信息素養。“技術性失業”探討的歷史已經上百年了,現在工作環境的數字化程度在不斷提升,人與工作環境互利共生,將重新定義新的工作模式,在創新地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對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信息素養要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正逐步被公司採用,5G網絡下的遠程醫療、遠程駕駛和遠程教育等新模式紛紛進入人們的視野,各種團隊協同軟件得到廣泛運用,使的共享協同合作的工作模式成為可能,並有普及化的趨勢。

信息素養是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2018年4月我國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充分認識提升信息素養對於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加強學生課內外一體化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識、信息倫理等方面的培育”。

擁有信息素養可以高效而又優雅的達成目標,提升幸福感。身處陌生的環境,通過地圖APP定位,查詢交通路線,合理規劃出行方式。使用訂票APP完成預訂和付費。使用網絡即時通信APP與親友互動交流。

信息技術也引發了新的挑戰和危機。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國范圍內接到網絡詐騙舉報12052起,涉案總金額19419.3萬元,人均損失1.6萬元。信息素養成為公民面對信息安全挑戰、隱私泄露、網絡詐騙和惡意攻擊等嚴重危害到個人安全的保障。

不管未來是不是從事碼農這個職業,信息素養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關注的是信息素養

課程是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主陣地,普通高中課程面向全體學生而非部分特長生,其中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不是為未來的碼農設計的。當今的學生是在信息技術豐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數字土著”,他們不會自動轉變成合格的數字公民。他們表現出的沉溺網絡虛擬世界、自我約束力弱、在網絡上發布不負責任的信息等問題,顯示出信息素養需要經過系統的教育養成,而這正是信息技術課程所應擔負的責任。

學校是信息素養教育的主渠道,課程是信息素養提升的主陣地。新課標構建了包含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課程結構,為形成中國特色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體系,提升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供了解決方案。學校不能把信息素養教育的責任推給社會、家庭和商業培訓機構,他們缺少師資場地,無法實施規范的信息技術課程。

目前高中階段有全面完整的新課標,有配套完善的教材,但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標准尚未制定,現有的教材學存在諸多問題,如過多關注實踐操作技能,影響了社會對學科的正確認識,也弱化了課程功能的實現。

發達國家十分關注全民信息教育。2016年的《K-12計算機科學教育框架》指出“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不只是要培養信息技術工具的消費者,更應該是培養在技術環境下的創新者”。全民計算機科學運動(CS For All)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創新教育,加強雙深技能(double-deep skill)型人才的培養,2018年的全民人工智能(AI For All)教育計劃都是直接指明課程面向全體社會成員。

在教學中通過編程和算法訓練是培養計算思維最可行的途徑,新課標也著重強調編程訓練不是簡單的編寫代碼,更不是為了編程而編程,而是通過編程培養全體學生的計算思維。學校不能一味追求成績而隻關注少數信息競賽的學生,忽視課程提升全體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

科學的評價保障課程實施素養落實。課程、教學和評價三者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課程能否規范實施,新課標能否落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圍繞評價標准、細化評價內容、豐富評價手段,實施科學的評價。

國際上一直非常關注普通高中畢業水平測試與大學入學招生的銜接,如AP考試、A-level考試和國際文憑(IB)課程考試中都包含信息技術相關的考試內容,考試成績認可度高。

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將信息技術納入到中高考,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落實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來雲南、山西等省市在嘗試將信息技術學業成績折算入初中畢業或升學成績中。浙江從2014年開始將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納入高考體系,實施了更深入更科學評價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生獲得了有利於自身的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師資隊伍得到較好地保障與發展,整體的專業水平明顯提升,新課標的理念也得到更廣泛的落實,全體學生信息素養得到廣泛提升。

但也有省市沒有明確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標准和評價內容,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在不少地區和學校的落實情況並不盡如人意。

碼農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種職業,信息素養是未來各種職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將成為培養全體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構建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增加國民在信息時代的人才競爭力,於個人於國家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作者:熊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陸海豐(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

(責編:褚昕嵐(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