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應與發展變革同步

2019年05月23日10:5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應與發展變革同步

  “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2019年春季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經濟學管理學70年:回顧與展望”,深入研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成功實踐經驗與理論創新成果,指出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應與中國的發展和變革同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金碚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學管理學學科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的演變。他認為,中國正在經歷百年巨變,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應與中國的發展和變革同步。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經濟學體系主要是政治經濟學,其中包含兩大范式:《資本論》的資本主義部分和蘇聯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除此之外還有貿易、工業、農業等部門經濟學。改革開放至今,經濟學管理學更發展得門類齊全,分類細致。

  金碚對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的發展進行了展望,指出中國具有產生獨創性成果的前景,並從重大理論突破、學科的拓展、范式的變化三個方面提出了設想和建議。第一,重大理論突破方面,基於中國國情,受到政策性的大政方針的影響較深,和中國發展實踐高度相關,經濟學管理學在其中產生很大作用。學者需要進一步豐富對重大理論的闡釋,並參與一些重大理論建樹工作。第二,學科的拓展方面,雖然學科體系現已完備,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中外之間的比較和溝通的深入,每個學科會產生新的問題,仍有拓展的空間。每年,新的學科、交叉學科或重大的研究方向層出不窮。第三,范式的變化方面,金碚提出了域觀經濟學的新范式,以此形成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域觀經濟學三大體系的架構。域觀經濟學基於中國的獨特國情,以經濟理性、價值文化和制度形態三維框架為支柱。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沈坤榮指出,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經濟學研究主要學習蘇聯模式﹔改革開放40年內,更多地受到西方經濟學的影響。近十年來,隨著中國崛起、經濟體量的增加,經濟學研究則趨向於關注中國自身。他重點從適應新環境、拓展新空間和構建新動力三個方面論述了經濟學如何關注中國現實以及從地方視角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賴德勝指出,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現正處於偉大的變革時代,需要理論和思想的生產,並認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賴德勝教授指出,就業是發展的關鍵,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並列為四大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其中,就業優先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政策理論的一大創新。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原院長、《當代經濟科學》主編馮根福著重分析了經濟學解釋功能下降的原因:第一,現實經濟運行日益復雜﹔第二,對於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借鑒﹔第三,對於研究目標,很多研究過度重視解釋世界和解釋現象,忽視改造世界以及用理論來解決現實的問題﹔第四,研究方法方面,過度重視還原論,忽視整體論﹔第五,第一線的社會調查研究不足﹔第六,研究維度過於單一﹔第七,經濟學家的自律性問題導致經濟學理論進展緩慢﹔第八,計量經濟學的研究存在隨機和多樣性的誤差。馮根福提出未來提高經濟學理論功能和公信力的途徑:第一,認真研究虛擬經濟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給經濟學帶來的挑戰﹔第二,既要重視解釋現實,更要重視改造世界﹔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既要重視還原論,還要重視整體論﹔第四,既要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經濟問題,還要注意從政治、社會、文化的角度考慮經濟問題﹔第五,經濟學要走出象牙塔,深入社會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把握真正值得研究的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介紹了數字經濟的形態與趨勢,認為在當今語境下,凡是與信息技術和應用相關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都可稱為數字經濟。他指出了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從數字經濟的態勢與前景看,數字經濟正在改寫和重構世界經濟的版圖,捕捉發展新經濟已成為大勢所趨,更是未來經濟領域的新制高點。結合企業案例,戚聿東教授還從戰略轉型、企業目標轉換、產權設計、公司治理機制創新、VIE結構、數字營銷戰略與策略、內部組織結構再造等六個方面探討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管理變革與治理創新。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通過對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的調研,總結和分析了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技術、新動力、管理現代化水平、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風控、企業內部信息化水平等。

  (蔡宏波 楊晶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