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孩子愛做飯 爹媽發什麼愁?

鄭宇飛
2019年05月22日08:2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孩子愛做飯,爹媽發什麼愁?

下班回家,飯已上桌,此情此景想必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非常幸福。然而,相同的事卻愁壞了一對父母。據報道,小學三年級學生小胖(化名)每天放學后不是去上培訓班或玩耍,而是立馬給全家做飯。如此三年過去,廚藝長進不少,成績卻一直倒數,某次數學還隻考了1分。

爸媽的焦慮不難理解,畢竟作為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還是第一位的。成績上不去,飯做得再香,怕也不能“當飯吃”。但從輿論的反應看,倒少了幾分“怒其不爭”,而是多了些“感同身受”。比如不少網友紛紛點贊“驚現小廚神”“又一小暖男”,呼吁父母給孩子更多回應和支持的也不在少數。可見,在大家看來,會做飯也是一技之長,值得珍視,更重要的是,孩子對此真感興趣。課業學習和興之所向並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尊重興趣,激發出的將是發展的更多可能。而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現在父母和老師都認同了小胖的興趣,甚至有同學開始崇拜這個“小廚師”,這也算是“皆大歡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發展,是孩子的幸運,也是教育的初衷。古往今來,並非“面面俱到”,卻活出別樣精彩的人生給了我們太多鼓舞。“藥聖”李時珍自幼不愛科舉,三次應試“均不第”,潛心鑽研醫學,才有《本草綱目》流傳千古﹔才子錢鐘書數學考試不及格,但有卓越的“國文”才華,終於一部《圍城》動天下﹔華人導演李安,成績差常挨父母打,走上電影之路后被重新“喚醒”,成為一代大師……種種經歷雖然無法復制,但也告訴我們成長不盡相同,風景不在一處,精彩人生更並非隻有一種模式。

通向成功的路有很多,不過“術業有專攻”並不等於完全放棄學業。就以做飯為例,做家常便飯與成為頂尖大廚,差別遠非一星半點。這裡頭不但要有對食材搭配的獨到體味,更需要有對飲食文化的深刻理解,甚至很多時候還少不了跟國際同行交流切磋。要做到這些,沒有基本的文化知識打底恐怕還真不行。對孩子來說,義務教育是打下人生基礎的重要階段,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這些課程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養分,更是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基本的生存之道。不唯成績論並不是不要成績,甚至認為“1分有理”“0分光榮”。分數不高,可以靠努力彌補,而一旦放棄基礎學習,興趣或許就隻能止步於興趣,無法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是對天賦的浪費,也是對熱愛的曲解。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尊重、保護每一份小小的熱愛,也許可以幫助孩子成就另一番人生。而平衡好特長發展與基礎學習,孩子的夢想之路會走得更加扎實。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