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第一所希望小學

幼苗長成參天樹(新中國的“第一”·70年)

本報記者 徐 靖
2019年05月18日07: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金寨縣希望小學老照片。
  資料圖片

  金寨縣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做手語操。
  程 兆攝

  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安徽省金寨縣落成。5月22日,人民日報《“希望工程”第一站 “希望小學”在金寨建成》(圖①,資料圖片)的報道中這樣寫道:“‘金寨縣希望小學’是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倡導的‘希望工程’的第一個實施點。‘希望工程’將長期幫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自此,希望小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為教育落后地區和當地貧困學子打開了通向希望的大門。

  

  歷史背景 

  這裡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走出了14位共和國將軍,革命烈士不計其數,紅色基因深厚。這裡深居大別山腹地,交通不便,於198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貧困縣。

  1990年5月19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援建的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落成,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校名。

  該校前身南溪小學佔地不到5000平方米,教職工不足10人。而今學校已有2個校區,共佔地約3.6萬平方米,有教學班40個、學生約2000人、教職工100余人,先后有650余名貧困生得到希望工程和其他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

  學校已發展成一所現代化、具有時代特色的示范性農村小學,美術、音樂、體育、科學探究等功能室一應俱全,書法、美術、葫蘆絲等興趣小組豐富多彩,並實現了校園網絡全覆蓋。

  親歷者說 

  余淦:金寨縣希望小學教師,在金寨教書37年。

  上午7點50分,金寨縣希望小學五年級數學老師余淦准時來到學校,這天上午,他有兩節課要上。走進明亮的教室,打開講台上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大屏幕上立刻顯示出課件。

  1983年,高中畢業的余淦回到自己的母校南溪小學任教。那時的情景他仍然歷歷在目。南溪小學就在彭氏祠堂,校舍是幾間土坯茅草房,窗戶都沒有玻璃,到冬天才會糊上紙和塑料薄膜﹔教室裡沒有電燈,所以學校一早一晚不能上課,陰天也不能上課﹔桌椅板凳都破破爛爛﹔體育課就是把孩子們帶到河邊的沙灘上自由活動……

  “那會兒不到10個老師要教200多名學生,我自己就教語文、數學和體育。”余淦說。即便如此,南溪小學在當地依舊是基礎比較好的。拿著每個月30塊5毛的工資,余淦很知足。

  余淦從來不敢想自己也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講課。1990年2月,南溪小學要改建成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消息讓這個小鎮興奮起來。“雖然不太了解希望工程和希望小學,但是我知道,學校的辦學條件肯定會大大改善,附近上不起學的孩子們也可以讀書了。”現在回憶,56歲的余淦依舊藏不住笑容。

  接著,大批工人日夜施工。師生們臨時租用民房上課,木板刷上黑漆做黑板,條件艱苦。可眼見著學校裡兩層的教學樓一磚一瓦地壘起來了,余淦心裡高興。

  1990年5月19日,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落成。余淦還記得第一次帶孩子們進入新教學樓的場景:“學生們歡呼著一窩蜂地往樓裡擠,攔都攔不住。教室裡寬敞明亮,黑板和課桌椅子都是新的,有的學生坐下就不想起來,小手在桌子上摸了又摸,不舍得放開,我也在新黑板上多寫了幾個字。”

  金寨縣希望小學建成當年,招生人數就增加了100多人,大部分是原先輟學或者因為貧困上不起學的學生。

  相伴而來的也有“煩惱”。新教學樓一步到位,配備了電化教室,有了幻燈機。“那會兒已經教了好幾年書了,就是一根粉筆打天下,幻燈機哪有人搗鼓過,見都沒見過。”老師們犯了難。

  沒辦法,學!學校從外地請了老師教授幻燈片制作和使用,折騰了一個星期,總算是上了手,余淦就迷上了用幻燈機。“那個時候為了省錢,用最便宜的水彩筆和玻璃板,寫上公式定理和算術題,用手一摸就花掉了。可在大屏幕上一放,學生好奇,聽課比以往認真多了,眼睛都放光。”余淦說。

  金寨縣希望小學校長江淮說:“能夠成為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是我們的幸運。因此也得到了政府和愛心人士的資助,讓這裡的孩子們看到希望,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讀書,也讓老師們願意教學,樂於教學,改變了大家的精神面貌。”

  服務提示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10月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之一。您可以登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網站進行捐款,或撥打捐款熱線咨詢。

  網址:www.cydf.org.cn

  電話:010—64035547、64790590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8日 07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