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穩步推進信息素養教育,大膽嘗試科學的評價

熊璋、魏雄鷹
2019年05月15日14:4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2018年我國頒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明確了立德樹人的目標,明確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提升中國公民的信息素養水平、增強國民在信息社會中的適應力與創造力的基礎性學科﹔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科學課程的標准研制也提上日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是十分明確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以及與高考綜合改革的銜接:必修課程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選考﹔選修課程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根據這一准則,信息技術也面臨著如何制定學科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切實保障信息素養教育的落實。

國際上一直非常關注普通高中畢業水平測試與大學入學招生的銜接,美國的AP考試、英國的A-level考試和國際文憑(IB)課程考試中都包含信息技術相關的考試內容,考試成績在世界上獲得廣泛的認可。

我國也一直在探索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對其方式、內容,手段都在摸索試驗。有效的指導與推進,形成一套科學的評價系統,是落實信息素養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

課程、教學、評價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課程是對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資源建設等的整體規劃和設計,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學生學習和活動的過程,而評價則是依據課程和教學的要求,對教學效果進行達成度判斷的過程。課程、教學、評價三者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2017年版)中,已制定了完整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結構,設置了2個必修模塊、6個選擇性必修模塊以及2個選修模塊,各個模塊都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標准。要在課程標准實施過程中,落實這些模塊的教學要求和育人目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圍繞課程標准中的評價標准,細化評價內容、完善評價手段。

評價的導向作用很強。在當前正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落實時期,要讓學校堅持新課程改革理念、落實信息素養教育,就需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指標體系。在所有的評價方式中,對基礎教育的導向作用最強的,無疑是中考和高考。如果能將信息技術納入到中高考的考核體系中,或許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落實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科學的評價手段規范學校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主渠道

我國信息技術課程不斷在中小學校中普及,但是在基層落實上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區域為特征的開課不規范和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因相關文件中沒有明確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具體開課要求、評價標准和評價形式,各省市在落實這些政策時,出現了多種實施版本,信息技術教育在不少地區和學校落實情況並不盡如人意。

不少地區中小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取得的學業成績受關注度較低,信息技術成績的高低一般不會影響學校的考核和發展,從而導致作為決定學科教學水平重要因素的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

課時沒有保証、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學校和社會對信息技術學科價值認識不足,再加上各個學段結束時缺乏統一的信息技術學業評價標准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各地區學生信息素養參差不齊,城鄉學生之間的數字鴻溝差距加大。對高校招生工作造成了相應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度。

因此,要真正有效落實信息素養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提升全民信息素養,培養國家所需的高精尖科學人才、創新型人才,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信息技術課程評價規范,引起有關部門、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切實體現學校作為信息素養教育主渠道。

積極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設計可操作的評價過程

國際上,不少國家開展了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學業評估與測試,一定程度上証明了這種評價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如從普適性教育來講,美國在2016年推行了《K-12計算機科學框架》,從小學2年級覆蓋到高中12年級,以實現信息技術(計算機)的普適性教育。在此基礎上,美國絕大部分高中會以榮譽課程或者AP課程的形式為學生升入高校奠定基礎,高校相關專業會根據這些課程的成績錄取學生。歐盟制定了“公民數字能力框架”,並將其作為公民的八大關鍵能力之一,大學也會根據IB課程成績來錄取學生。2012年開始,PISA測試中開始體現數字化素養的測評,中國學生雖然在PISA測試中表現優秀,但在數字化素養方面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報告《中國、印度、俄羅斯和美國的計算機科學技能》中,不難發現美國在校大學生的計算機科學技能也遙遙領先於其他三國,而這個結果也是與美國重視在計算機科學方面的普適性教育與專業發展教育相結合分不開的。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一些省市試行高中計算機“畢業會考”制度,近年來雲南、山西等省市一直在嘗試將信息技術學業成績折算入初中畢業或升學成績中。這些措施的實施,對規范當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高信息技術教育水平,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修訂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除了規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也明確給出了學業質量標准和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層級標准。指出:高中信息技術學業質量標准是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和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學業質量水平2:高中畢業生在信息技術學科應該達到的合格要求﹔學業質量水平4: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並且規定了與各等級學業質量水平相配的學習模塊。這些標准的制定,為高中信息技術評價體系的構建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從本世紀開始,各省市陸續開展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研究、山東和海南曾經試行將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折算入高考成績、浙江從2014年開始將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納入高考選考科目,這些省市在信息技術評價方式上的探索,都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高中階段實施統一的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浙江自從將信息技術納入高考選考科目以后,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有利於學生的專業設計和生涯規劃,更促進了全員學生信息素養的整體提升,學生們在隨后的求學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信息素養水平也明顯較高。

縱觀國內外的實踐,信息技術評價手段運用得當,評價方式科學合理,對提高全民信息素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盡早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基礎教育階段信息素養評價方案,構建科學的信息技術評價體系,對提高國民素養,增加數字化時代的競爭力,服務國家的人才戰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熊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魏雄鷹(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高級教師)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