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AI+教育”不是侵犯學生隱私的理由

金新
2019年05月06日09:11 | 來源:齊魯晚報
小字號

日前,有媒體報道,“AI+教育”概念迅速席卷教育行業,在許多教育峰會、論壇上,“AI+教育”、人臉識別、表情分析等均是行業人士探討的熱詞。然而,一邊是行業的激烈追逐,另一邊卻是來自學生、家長和專家的質疑。“究竟是校園信息化還是校園監獄化”“數據收集是否侵犯學生隱私”“表情識別分析真的靠譜嗎”……學生家長非議不斷,一些教育學界專家也站出來反對。

質疑的聲音有點偏激,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現代教育技術當然可以用於教育與教學中,但是,這首先需要搞清楚教育是什麼。簡單地說,教育就是以教育的方法來解決教育的問題。而所謂的教育方法,則是指依據學生個性特點將科學文化知識內化為學生素質、建立起學生認知神經系統及行為技能與習慣、最終形成學生生產生活和科研能力以滿足社會需要的方法。

在現實中,教育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不論是何種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這就是教育方法觀。尊重學生的隱私,正是科學教育方法觀的具體體現。

事實上,“AI+教育”、人臉識別、表情分析等都是教育技術。所謂的教育技術是教育過程中所用到的各種物化手段的總稱。就此而言,筆者認為,黑板、粉筆、文字教材、教具、投影儀、幻燈機、電視機、有線與無線擴音系統、視頻展示台、多媒體計算機、CAW閉路電視教學網絡系統、計算機雙向傳輸交互網絡系統等教育技術的從無到有,是一種進步﹔而“AI+教育”、人臉識別、表情分析等教育技術從無到有,則是一種相對的退步。

這是因為,一個透明而沒有隱私的人,往往是個不真實的人。

筆者從教40余年,最大的感慨便是學生漸漸從單純到復雜的性格變化。眼下的學生甚至是被學校認定為“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們往往知道——植樹節,植完了做什麼﹔學雷鋒,學完了做什麼﹔獻愛心,獻完了做什麼﹔宣傳減負,宣傳完了做什麼﹔檢查衛生,檢查完了做什麼﹔領導接見,接見完了做什麼……也就是說,現在的學生除了在有意識地學知識,還在不知不覺地學謊言,他們能嫻熟地變換各種角色,並達到天衣無縫的地步。倘若“信息化”一不留意真的成了“監獄化”,那無疑會雪上加霜,屆時雙重人格將可能成為一種常態而遍地開花。

教育技術不是萬能的,在教育技術落后的古代,中國出了那麼多聖人,盡管都打上時代的烙印,可相對來說,他們仍是知行合一的大家。而他們成功的奧秘,就是把握住了教育的真諦。

什麼是教育的真諦?有意思的是中國的大教育家孔子與古羅馬著名政治家、演說家、雄辯家、法學家和哲學家西塞羅竟然均或間接或直接地表達過這樣的意思:“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也即,教育要讓人主動適應社會,而不是被動。蔡元培則以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教育是要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的。”

教育技術的進步不是侵犯學生隱私的理由。教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通過施教者高超的“傳道授業解惑”,讓受教者“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而有尊嚴地做個有責任感的現代社會公民。

(作者系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