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蘇州農業職院:蹚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路

2019年04月22日09:28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聚焦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系列報道

獲獎項目: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創新與實踐

獲獎等級:一等獎

地處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的新潦村,原本是蘇州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現在卻有著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魚塘光伏項目等現代化農業,活躍著一群現代農民。

原來,自2015年起,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就將自己的東山校區遷到村裡。學院在培育當地產業的同時,重點培育園藝技術、休閑農業等實操性強的專業人才。

學院黨委書記李振陸說:“學校致力於探索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技術技能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蹚出了‘校地聯動、教產銜接、開放共享、終身學習’的新路子。”

首創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模式

陶易是太倉班2016屆畢業生。“以前這個村的林果銷售渠道和採摘園的經營模式比較單一,我用在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豐富了採摘園的營業項目,還通過微信公眾號推薦林果,目前有近3000人關注。”陶易說。

太倉班由太倉市與蘇州農職院合辦,目前和陶易一樣耕耘在農村的太倉班畢業生共有189人。太倉市農業農村局科教信息科科長王明偉說:“太倉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很高,於是在商定課程設置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太倉班必須有全套農機操作的教學。”此外,太倉市還在招生條件、資格認定、資金扶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保障太倉班的人才培養。

近年來,蘇州農職院先后與太倉、昆山、常熟等地合作開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訂單班,首批定向培養的205名畢業生已在所屬村鎮、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崗位發揮骨干作用。該培養模式被稱為“政校合作、定向招生、定制課程、定崗培養、定向就業”。“這種模式能夠有效破解涉農類專業招生難、就業難和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高素質農村人才短缺的三大困境。”王明偉說。

目前,該校通過300多個農民社區學院與田間課堂,累計培訓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青年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干及其他職業農民13萬余人次,有力提升了職業農民應用農業“三新”技術的能力。

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路徑

“以往農業專業學生存在學農愛農內生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濃厚的問題,還存在產教相對脫節的問題。”蘇州農職院教務處處長尤偉忠說。

為此,蘇州農職院把青年學生學農愛農的職業養成、農業經營主體職業素質能力提升和農業生產者實際需求有機結合,構建“校地聯合定向委托培養—農民社區學院訂單培育—田間課堂專項培訓”的培育路徑,形成以蘇州農職院為總院、農業示范園區(園中校)為分院、生產基地為教學點的農民社區學院網絡體系。

不久前,蘇州農職院去吳江為當地果農開了一堂田間課,還為他們現場指導了枇杷的修剪和疏果。據悉,這樣的課程會根據農民的需要和農作物的生產周期定期開展。除了這樣“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田間課堂,蘇州農職院還形成了農業院校“分段培養—農學融合”、農民社區學院“現場教學—跟蹤指導”等多元教學方式。

重構適應新農業的課程體系

針對蘇南現代農業與現代工業、商貿、裝備、技術等業態深度融合的現狀,蘇州農職院按需定制,分別開發對應職業生涯和職業崗位的定向委托培養課程包、對應產業發展和職業能力需求的社區學院訂單培育課程包和對應技能提升需求的田間課堂專項培訓技能包。

“委托培養的課程包經校地雙方組織專家論証形成,而農民社區學院訂單課程包是在多年的院區結對中逐步建立的。”尤偉忠說,“社區學院訂單課程包裡有各種養殖生產技能,還有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等課程,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蘇州農職院還建立了省農技耘APP、農民在線學習資源庫和首席專家微信群等平台,提高了課程教學的適用性、及時性、實效性,實現了“基地上講、田頭上練、觀摩中引、網絡中學”。

“我們要進一步充實田間課堂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加強社區學院的管理,進一步推廣學歷教育的成果,進一步延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服務面,並計劃開展定制村官的培養。”談及未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李振陸心中已有藍圖。(繆志聰)

(責編:張瑜(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