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武漢紡織大學: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2019年04月09日08:4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聽完鐘老師的《完美著裝》選修課,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季節搭配什麼衣服,什麼膚色適合選什麼色調,感覺審美層次都高了不少!”今年三八婦女節,一條“紡大美女教授教你《完美著裝》”的微信推送火爆朋友圈,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鐘蔚的慕課《完美著裝》受到網友力推。

作為一所設計美麗服飾、引領時尚的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立足“崇真尚美”的校訓,充分發揮藝術設計類高校的資源優勢,構建“服飾美”“行為美”“精神美”的新時代美育體系,打造“美在紡大”校園文化品牌,探索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辦學之路。

在課程中融入“美”

鮮明的紡織服裝特色和突出的藝術設計優勢,為武漢紡織大學引領時尚藝術之美提供了堅實的專業基礎。走進紡大南湖校區的服裝表演廳,一個大大的T台映入眼帘。這個T台上走出了多位全國服裝設計及表演類冠軍。新絲路模特大賽冠軍、校友鐘陽陽說:“路過武漢時,我總會回母校看看,在T台邊坐坐,這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每年四月底五月初的畢業時裝周裡,20余場服裝秀、1000多套服裝,吸引著眾多師生和遠近市民前來觀看。從服裝設計與制作到會場布置、妝容設計、舞台表達、現場演排等,全部由來自服裝藝術設計、形象設計、服裝表演等專業的畢業生完成,時裝周既讓校園裡的“美”流動起來、時尚起來,同時也讓武漢紡織大學“以美育人”的教學理念結出了累累碩果。

武漢紡織大學公共藝術專業的《美麗中國》課程,讓學生通過染織設計紋樣展現生態中國的美景。“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思想修養與藝術專業相結合、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結合。”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常沛解釋說。她的“中國品牌”項目團隊通過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服裝設計稿,在傳統與時尚中展示中國服飾變遷,既尊重了學生的專業特點,又實現了育人的目標。

“學校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讓專業課程充分發揮價值引領、思想教育的功能,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教學大綱,搭建起‘課程美育’的體系架構。”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彭育園說。

“漢派服飾的發展經歷了萌芽、發展、低谷和復興四個階段,就如同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一代代紡織人的努力和奮斗。”在武漢紡織大學的《認識武漢》公選課上,服裝學院副教授、“金頂獎”獲得者劉勇為同學們生動講解了漢派服飾的發展變化。“這堂課讓我刷新了對武漢的認識,原來武漢還有這麼多時尚元素!”前來聽課的國際經貿專業的郭可佳對漢派服裝的發展史印象深刻。

武漢紡織大學重視對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美育教育,依托紡織、服裝、藝術學科專業優勢,把美育融入通識課程教學,在教學內容、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探索,打造了真善美三大類通識課程,成為具有紡大特色的“美育”名片。

在實踐中創造“美”

“這是一個長滿摩天大樓的星球!”今年3月,一組用360°全景鏡頭拍攝的數百幅武漢街巷影像作品引發網友點贊。這是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學生“認識武漢——中德學生360°全景攝影”創新實踐項目的作品。這部作品把攝影藝術、媒介技術與中國文化、思政元素完美地結合起來,將美育融入實踐教學之中。

2018年12月,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主辦的第二屆藝術思政教學實踐成果匯報展上,近300名學生以“文化自信中國夢”為主題創作了180余套藝術作品。“夢就像樹葉,成長在這五彩斑斕的希望的眼前”,武漢紡織大學學生杭佳在她的設計作品《心中的夢》中,將中國夢比喻成了一個萬花筒。“這次活動辦得十分成功,真正將立德樹人和文化自信等理念涵容於藝術實踐之中。”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傅欣說。

多彩的黃梅挑花,細膩的花瑤挑花,生動的苗族挑花,在搖曳的重縐真絲上更顯靈動。漢繡、紅安繡活、大冶刺繡等荊楚刺繡的經典圖案,在真絲面料上光彩奪目……2018年6月,武漢紡織大學“非遺”設計團隊參與設計的“挑繡之韻非遺服飾秀”驚艷北京恭王府。逐一登場的“非遺”服飾,將精湛的傳統技藝與當代審美完美結合,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

“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把中國傳統的工藝延續下去。從剪紙、布貼、挑花到刺繡,荊楚地區有完整的手工技藝體系,這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師劉重嶸在談到學校對“非遺”的傳承與創新時這樣表示。

在文化中傳承“美”

春草初萌,春花初綻。走進武漢紡織大學,可以看到新落成的校名石、校訓石、精神石、陽光校區環湖綠道……在高校林立的武漢,武漢紡織大學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美”。

作為一所以“尚美”為名片的大學,武漢紡織大學處處洋溢著時尚之美。在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的服裝館中,收藏了400多件優秀學生作品,設立了紡織面料館、影像資料館、創客空間,同學們通過在線登錄服裝資料庫就能直接獲取服裝藏品的視覺、觸覺體驗,這在全國高校中尚屬首創。

2018年開館的荊楚紡織非遺館集中展現了荊楚地區23項省級以上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開館以來接待了大批熱愛傳統文化的師生與市民參觀。“展出這些地域特色鮮明的民間手工技藝,將藝術與文化結合,傳統與時尚結合,讓大家可以深入了解非遺文化,體會非遺文化之美,感受傳承文化的責任。”服裝學院院長陶輝說。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韋一良認為:“學校立足特色學科優勢,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形成了以美育美的優良傳統濃厚氛圍,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正是在“崇真尚美,美在紡大”文化氛圍的浸潤中,一批批優秀的團隊和師生層出不窮。十年來,學校走出10多位全國模特及選美賽事冠軍,培養了360多名設計大賽獲獎設計師,被譽為“美麗夢工廠”。(記者 夏靜)

(責編:張瑜(實習生)、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