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有怪獸在追我”,8歲男孩不敢睡覺

2019年03月19日09:07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怪獸在追我”,8歲男孩不敢睡覺

  “我夢到有怪獸在追我,媽媽也不見了。我醒來一身是汗,沖進媽媽房間,看到她在那兒才感覺好點兒。”在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杭州市二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的咨詢室裡,一個老是做噩夢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說著自己前一晚做的一個夢。

  小男孩名叫小亮(化名),8歲(虛歲),上小學一年級。他說有時連著幾次做同一個噩夢。

  有調查顯示,經受噩夢困擾(一周1~2次)的兒童約佔5%,但目前多數數據統計來自於父母作答的問卷,所以受噩夢困擾兒童的比率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另有相關報告稱,70%~90%的成年人表示在兒童時期曾做過噩夢。

  為什麼噩夢總是纏著孩子?又為什麼是這些孩子老做噩夢?怎樣才能遠離噩夢、告別膽小?你信嗎,孩子才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現實與夢境傻傻分不清楚

  5~10歲的孩子噩夢最多

  據杭師大附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的專職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蕾老師介紹,類似小亮這樣因做噩夢而來就診的孩子不在少數,以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最為集中。孩子的身心發育還不完全,他們在做噩夢時,大腦會發送信號,讓身體產生反應,仿佛夢境裡的情景是真實的,在夢境與現實傻傻分不清時,他們就會對可怕的夢境感到異常恐懼。

  隨著孩子身心的不斷發育,當他們醒來后能分清現實與夢境時,噩夢對他們來說也就沒那麼可怕了。

  事實上,噩夢的產生也有其積極的意義,是消化、表達、釋放白天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對於孩子而言,白天的負面情緒,可能來自一些血腥暴力的影視作品,也可能來自生活事件或學習壓力等。孩子做噩夢是在提醒家長,需要做點什麼,來讓孩子感覺到是安全的、有准備的、或是受保護的。

  聽小亮媽媽說,小朋友在上幼兒園時只是偶爾會做,但上了一年級以后就變得很頻繁,平均隔天就有,常常被驚醒,把他嚇得已不能好好睡覺。楊蕾老師評估,小亮最初的噩夢可能受他看的某些影視作品所影響,然后上了小學之后,學業壓力增加、學習環境變化等因素,把內心的負面情緒放大,從而導致噩夢頻頻。

  孩子天生有擺脫噩夢潛能

  但需家長正向引導激發

  在咨詢的過程中,楊蕾老師耐心地通過提問來增強小亮的安全意識:

  “當你睡覺害怕的時候,會找誰幫助?”

  “要戰勝噩夢,你平時會怎樣去應對?”

  “除了爸爸媽媽,還有誰會偷偷使用魔法幫助你?”

  在聽了一連串問題后,小亮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眼神裡莫名多了一絲勇氣和堅定,因為他發現自己雖然很怕做噩夢,但也擁有克服噩夢的能力和資源。他羅列出了好幾條有效方法:

  “每次做噩夢醒來,我可以直接沖進爸爸媽媽的房間,而且他們每次都在。”

  “我的房間裡插了一個小夜燈,一醒來就有亮光,我的害怕就會減少。”

  他甚至想到拿著心愛的玩具奧特曼做“魔法寶貝”,一直陪在床邊做他的“保護神”。

  所以,孩子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這個富有想象力和創意的方法極大程度地幫助了他。當孩子選擇一個可以支持他、保護他的“魔法寶貝”,“魔法寶貝”就成為孩子內在力量的一個象征,它可以鼓勵孩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成人擁有信仰就會得到力量一樣。

  一周以后,媽媽帶著小亮興高採烈地告訴楊蕾老師,他又能自己獨立睡覺了,並且即使做噩夢也不怕了。

  另外,楊蕾老師說,對於經常做噩夢的孩子,以下行為療法家長不妨借鑒:

  1.及時安慰孩子,並確定他/她是安全的。你可以說:“我能想象那會很可怕,但你的房間裡沒有壞人,你現在很安全。”

  2.鼓勵孩子用語言把夢境描述出來,你可以專注地傾聽。

  3.把夢境寫成故事或者把它畫出來,把它當成一種靈感。

  4.醒來時,讓孩子在腦海裡接續創建夢境,給自己的夢一個好的結局。

  5.提醒孩子,噩夢不會傷害他,夢到一件事情並不意味著它會真實發生。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